第三百五十五章 战神无名(1/2)

七十馀年真一梦。最新地址发送任意邮件到 ltx Sba@gmail.ㄈòМ 获取朝来寿斝儿孙奉。忧患已空无复痛。心不动。此间自有千钧重。

早岁文章供世用。中年禅味疑天纵。石塔成时无一缝。谁与共。间天上随他送。

——《渔家傲·和门祝寿》苏辙

……

白复闻之,大喜过望,道:“原来前辈就是天下第一名将王将军,没想到竟能在这里遇见前辈!晚辈虽死无憾!”

说罢,连连叩跪拜!

玄宗一朝,王忠嗣将军无不识。开元十八年,玉川战役,轻骑偷袭吐蕃,导致吐蕃赞普仓皇逃走。开元二十六年,北伐契丹,参加桑河之战,三战三捷,奚、契丹联军全军覆没。天宝初年,大败突厥叶护部落,诛杀乌苏米施可汗。青海湖会战,大吐蕃北线主力,导致吐蕃两王子阵亡、吐谷浑依附大唐。历任河西、陇右、朔方、河东四镇节度使。

王忠嗣佩带四种将印,控制万里,劲兵重镇,都归其掌握,有唐以来,从未有之。

王忠嗣叹道:“第一名将?我还差得远呢!”

白复道:“将军太过自谦,将军灭契丹,吐蕃,威震西域,天下谁不知!”

王忠嗣摇摇,道:“我年轻时好勇斗狠,自以为通晓兵法,直到在沙场上见到真正的兵家高,才知‘善战者之胜也,无智名,无勇功’。

真正善战者往往都不是所谓的“名将”。

名将是什么?不可能打赢的仗,都给他打赢了,一战成名!吴起、白起,飞将军李广,这些都是名将。但却不是兵家意义上的善战者,不是最厉害的兵家物。”

白复咂舌,不敢相信:“将军,吴起、白起,李广这些一代名将都不算善战者?”

王忠嗣道:“‘谋潜运,取胜于无形,天下不闻料敌制胜之智,不见搴旗斩将之功,若留侯未尝有战斗功是也。’

真正的善战者往往没有什么名垂青史的战役,后世几乎无能知。

缘何?因为他们的赢得战役的过程太过平常,不具有传奇,所以很难被写进史书。”

见白复不解,王忠嗣徐徐展开:“一万击败十万,这在战场上几无可能,胜之几率,微乎其微。

假如一位掌兵大将以弱胜强,以一当十,赢了本不可能赢的战役,必然名动天下,写战史。千百年后,这场战役被膜拜,这位将军化身传奇。譬如谢玄的淝水之战、韩信的背水一战。

反之,如果这位将军率十万大军,剿灭敌军一万。除军报外,史官不会纪录这场战役。满朝文武,都觉得以多打少,赢得理所当然。

可是有没有想过,作为一名善战者,他绝不会让自己的一万和敌十万大军,在战场上正面遭遇!他不会孤军冒进,铤而走险,让自己陷死地,不得不以卵击石、冒死突围。”

“那善战者如何率兵?”白复被勾起了兴趣,问道。

王忠嗣点,道:“一万对十万,断然不能决战。一万对一万,伤敌一千自损八百,也不是善战者所为。

善战者会把对方的十万调动的疲惫不堪,切割成十份。然后集中优势兵力,十万对一万,一把对方吃掉。

而如何通过行军布阵把对方的兵力切割成十份,如何让我方十万大军围歼敌军一万零星部队,如何将敌军调动到我指定的战场,打一场我谋划的战役,这才是善战者的本领。

只可惜,这样的战略虽然高明,但战术平淡无奇,既不彩也不热闹,一听就让打瞌睡。

史官也觉得这种以多打少的战役,赢很正常,无甚传奇,自然不会通过生花妙笔,让此战役名传千古、名垂青史。

只有真正的兵家才知道善战者的高明之处,看到内行的大门道。如同扁鹊敬佩自己大哥“上医治未病”的道理。”

白复问道:“若每次都以多打少,自然百战百胜,想不出名也难。”

王忠嗣笑道:“哪有那么多百战百胜?要么是虚报战绩,把败仗藏起来不说;要么就是养寇自重,骗取朝廷的巨额军饷。范阳节度使安禄山不断挑起大唐对奚和契丹的战争,就是借机扩大自己的地盘和兵力。

百战百胜,听起来战功赫赫。可是由于不断胜利,帝王开疆拓土的野心就会愈发膨胀。

国家就会不断地将钱粮投战争。打过来打过去,白白流血,徒耗粮,直到把国库打空了,把国家打穷了,老百姓死光了,还没解决问题,还要接着打,那要战争什么?

那不是名将,那是为将之罪!

汉武帝雄才大略,横扫寰宇。在卫青、霍去病一众杰出将领的带领下,汉军马踏匈,封狼居胥;震慑西域,设置都护府;东征朝鲜,南灭百越,扫平西南诸夷。在位期间,领土疆域扩大将近一倍。然而,开疆拓土的背后,是国力凋敝、数锐减,百姓凄苦、民不聊生,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地址发布邮箱:Ltxsba@gmail.com 发送任意邮件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