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不速之客(1/2)
专讲杂学的《绝韦广志》里提过,地里埋缸的手艺叫作“瓮听术”,坐在里面,借着雷声可以探听到地宫的方位。最新地址发送任意邮件到 ltx Sba@gmail.ㄈòМ 获取
曹打东吴的时候,也曾用过这一招,来听敌军在地底打
的声音。
曹为筹措军费组织过盗墓,封过“摸金校尉、发丘中郎将”这些
衔,他被盗墓贼尊崇为祖师爷,八成这“瓮听术”也在盗墓过程中使用过,一直流传下来。
由此看来,这伙挖坟的是有点底蕴的,不是那些啥也不懂,就会挖一气的山炮。
我想起前两天来找我瞧老寒腿的李大婶唠嗑儿,听她说村里来了三个投资商,准备搞什么泡菜加工厂,村主任还兴高采烈地带他们到处参观。
盗墓贼动手之前要踩盘子,和小偷踩点差不多,为了避耳目,还会伪装成开发商、收购商、民俗学者之类的。
因此我推测盗墓贼就是这仨!
我们牛脊山风水不俗,从南至北行龙走势,当中地势略低、四平八稳,在风水学里叫作聚气之地。
打小听老一辈讲故事我就知道这里埋了“仙”,这是全村都知道的,只不过谁也没那闲心去验证下真假,就当传说听个热闹。
这突然跑来几个外又挖又偷,在我们家门
毁山
水,对我们这些对老山有着
厚感
的村民而言,简直是巨大的冒犯。
我们村儿地处偏僻,派出所位于几十公里外的县城,犯罪活动已经开始了,又是更半夜,这节骨眼上报警肯定来不及。
况且我正值年轻气盛,也早想试试祝由术中除医术之外的本事,便决定亲手收拾这伙贼。
我继续坐在瓦缸里,沉下心来闭着眼睛仔细听,一阵挖土声后,很快又传来哗啦哗啦撬石的响动,方位是西北方。
我又从小包里掏出袖珍罗盘,看了一下,然后爬出瓦缸,果断朝那个地方追过去。
此时天上电闪雷鸣,乌云蔽月,山风越吹越猛,秋的树林哗哗作响,落叶撒欢似的飘落下来。平时经常出没的野兔、山鼠之类的动物全都像凭空消失了,老林子里仿佛失去了活物的气息。
我加快脚步,按照罗盘的指引,来到山中一片空地上。这里有一座大土包隆起,比地面高出大概一肘多点,我小时候上山采松塔时见过好多回。
土包上面寸不生,土质也和周围略有不同,颜色较
,当地
叫这一块为“土嘎吧”。
“嘎吧”在d北话里就是指伤结的痂,用来形容这一块和周围不一样的土,倒也十分贴切。
此刻土包被刨开一个四四方方、往下斜切的盗
,合着这一块土嘎吧其实是古墓的夯土层,是用糯米汁、童子尿、黄泥、豆
、雄黄和出来的,难怪寸
不生。
我从小见到大,见惯不怪,哪会想这么多,这就是所谓的内行看门道吧!
盗周围零落地扔着一地装备——两个背包、一捆登山绳、兵工铲、洛阳铲、酒
炉、凿子之类的。
盗前面还挖了两个浅坑,一个坑里有烧剩下的木炭,散发出强烈的打火机油味;另一坑是空的,却被烟灰熏得黢黑,与前一个坑底部相通,应该是用来保障木炭充分燃烧的。
在这里生火恐怕不是为了烤东西吃,根据我初中物理学知识,应该是让热气流和墓室内的浊气产生对流,把里面的二氧化碳给倒出来。
边上扔着三个用柳条编织的鸟笼,只有掌大小,两个笼子里的麻雀已经死了,最后一只还活着。
可见这伙贼做足了准备,相当专业!
我从包里取出几张符纸,放着贴身内兜里,便于取用。
然后把地上的绳子挎在肩上,敞开的包里有成沓的kn95罩,上面有个装活
炭的塑料阀,考虑到下面一定空气混浊,我也不客气,拿了一个戴在脸上。
装备妥当,我爬进了盗,盗
斜着往下走,平心而论,打得相当有水平,四四方方,见棱见线,切得跟豆腐一样,
壁上的铲印一个挨一个,看着特别舒服。
就是角度有点难受,我下脚上,跟黄皮子钻大烟卤一样,戴着
罩呼吸也有点难受。
快要下雨了,盗上结了一层水汽,有点湿滑,我得用两腿撑着
壁防止一骨碌滑下去,不过夯土层居然一点也不粘手,这玩艺堪称是古代的混凝土。
猫着腰爬了一会儿,我的呼吸越来越粗重,冷湿寒的空气一吸进肺里,汗毛根儿都立了起来,浑身不由打了个冷战,后背上渗出的汗水瞬间就感觉凉个透心,衣服紧贴在皮肤上,十分难受。
更让难捱的是狭窄
仄的空间里带来的那种压迫感,渐渐让
连呼吸都觉得异常困难,我甚至有点佩服这些土夫子了,普通
哪能
这种事儿!
为了稳定心神,我双手结印,默念道:“四大开明,天地为常。玄水澡秽,辟除不祥。双童守门,七灵安房。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