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章 古代补给品(2/2)
食物,我推测:“难道是清朝留下的?这伙食还不错,种类很丰富,至少是五品以上的官员享用的。”
酪这东西古代汉
是吃不着的,曹
得到游牧民族进贡的一合酥还跟宝贝一样赏赐给臣子,我更加确信这是清朝留下的补给品。
吴八一挠着,回忆着说:“不会是咱前面发现的石碑上写的那个官儿留下的吧?他叫什么来着?”
“章贝尼!”我想起来了,“他不是来勘山的吗?为什么会掉到这儿,还把补给袋落下了?”
“嗐,肯定跟咱们一样,不小心掉下来了呗。这些吃食咱们先收着,就算不能吃,没准儿还能当砖垫脚爬出去呢!”
说着,吴八一把这些冻得硬绑绑的油纸包扔进背篓,发出砖撞击似的声音。
补给袋的工艺很讲究,但是上面的补丁却是很普通的布料,我撕开袋子上的补丁看了一眼,发现下面有一道像是被利器砍过的痕迹。
带着疑惑我们继续上路,没走多远,又发现了几个补给袋,其中一个是牛皮的,做工和之前那个一样考究。
剩下大概六、七个则是羊皮的,羊皮很薄,做工也差,里面装的东西只有炒面、青稞和些许,感觉档次掉了不止一点。
除了补给袋,地上还扔着几件烂烂的衣服,上面有个白色的圆圈写着“勇”字,另外还有一个木制的医疗箱。
打开医疗箱,里面装了小瓷瓶装的金创药,折成元宝状的小包药面儿,居然还有两支细细的玻璃注器。
“靠,看这是啥!”吴八一惊讶地说,“清朝怎么还有注器?这么先进的吗?”
我想了下,说:“我知道里面是什么药了,奎宁,治疟疾的。”
吴八一愣了:“小林哥,你也太神了吧,一眼就能看出来?”
我解释道:“因为康熙曾被蚊子叮得过疟疾,差点一命呜呼,幸好有外国传教士带来了奎宁这种药物。这是清朝早期唯一传国内的洋药,但只有宫廷才能用上。山上蚊虫很多,很容易患上疟疾,所以携带这种注
剂是非常必要的。由此看来,这支队伍就是康熙派出的勘山官章贝尼一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