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6章 海滩冥想(2/2)

随着风声传过来的孩童的嬉笑声,仿佛都成为一个巨大的背景板,此时天地间只有方晟,方晟伫立在天地中心,静如石雕一动不动!

很久没这样静静地一个呆着,无所事事地呆着。

类似场景只有当年在方塘村的时候,田间忙完农活,村庄里炊烟袅袅,老牛在乡间小道慢悠悠甩着尾踏着方步,他一个没处去,便坐在清澈的小河边看着夕阳发呆,偶尔拔根芯在嘴里咀嚼,甜丝丝的微带清凉。

那时的他身边没有任何陪伴,周小容远在碧海如她自己所说所谓侣只剩个符号,关于前途,关于,关于未来的一切都茫然不知所往。

如今的他,还是孤零零一个,关于仕途,关于婚姻,关于未来的一切依然迷惘。

这样一想,自己有什么不能失去?

只要灵魂处心存怜悯,心系百姓,时刻不忘加体制内是为民做事的初衷,什么委屈不能忍受?

什么困难不能解决?

什么打击不能挺过?

寄蜉蝣于天地,缈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生在世,何为成功何为失败?

世道百态,何为真诚何为虚假?

路坎坷,何为挚何为负心?

仕途险恶,何为清流何为庸官?

此时的方晟已排尽脑中杂念,心胸随着思绪越拓越宽广,越拓越辽阔,匆匆十多年宦海生涯一掠而过,却每个点滴都清晰得如电影慢镜,一帧帧、一幅幅涌上心

正所谓五百里滇池奔来眼底,披襟岸帻喜茫茫空阔无边;数千年往事注到心,把酒凌虚叹滚滚英雄何在。

但方晟的感慨却非“断碣残碑都付与苍烟落照,只赢得几杵疏钟,半江渔火,两行秋雁,一枕清霜”,而是“多少事,从来急;天地转,光迫;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四海翻腾云水怒,五洲震风雷激”!

年后,海港村村委会在海滩找到块大礁石,非说方晟当年就站在石边冥想了三个小时,专程到京都请大领导题词。首选当然是朱正阳,但他婉言拒绝,理由是已先后为方塘村和江业新城题过词,好事成双就够了;实在推托不掉,从来不肯在任何地方有任何墨迹的妮娅例挥毫写了三个字:方偈石。

明明是块圆溜溜的礁石,为什么叫方偈石?海港村民们可不管这个,欢天喜地拿回来镌刻于礁石正面,从此竟与方塘村并驾齐驱成为旅游胜地,再然后海滩村也改名为方偈村。

还有位老,每年夏天都带着全家到海港村小住几天,她最喜欢指点孩子们穿着长长的薄板在滩涂上滑行,经常痴痴地枯坐很久,然后感慨地说年轻时能边滑边挖海贝呢。

据说她姓苏,名字严格保密,海港村都尊敬地称她苏首长。

民间传闻方偈石的另一个名字叫望妻石,传说当年方晟站在海滩边遥望太平洋,心急切地盼望出海执行任务下落不明的白翎早归来。

这种传说当然被官方否认,在反恐中心记录里根本没有与美方、影子组织进行三方换俘虏的记载,下落不明更是从何说起。

总之那个周六的傍晚,方晟独自站在海滩前、芦苇里,身边没有村民坚持的或方或圆的礁石,苦思冥想了三个小时。在他光辉而灿烂的一生里,不知有多少个惊心动魄、气回肠的三小时,唯独这三个小时是最独特的存在。

总有一些无聊者试图探究这载史册的三个小时有没有迸发出思想的火花,诸如发申的名警句,或者“黑暗给了黑色的眼睛我却用来寻找光明”惊世之作,其实没有。

不,方晟从来没谈论过关于这三个小时的话题。

在后来徐璃亲手撰写的回忆录里——到老年她还是脸皮薄,把书里方晟的名字都删掉了,实在绕不开的就简称“那位朋友”。

她回忆那位朋友说冥想最大的好处是能够清晰地认识自己,从近似于上帝视角冷静、客观而全面地看到真实的“我”。

她还回忆那位朋友举例,说我们在工作生活中作出某个决策决定时,偶尔脑里会冒出另一个声音,却又不知它从何而来。冥想能让自己真正知道内心到底想要什么,而非在无意义的追逐徘徊中费时间。

地址发布邮箱:Ltxsba@gmail.com 发送任意邮件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