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0章:未曾预料的负担(1/2)

一般忙着开办建筑公司,另一边赵昕也在统筹南下灾民问题。地址失效发送任意邮件到 Ltxs Ba@gmail.com 获取最新地址

三万,都是厢军,没有经过系统的训练,想要让他们来到汴京,路上的饮食住宿问题,可是不小,需要各个部门协调统筹。直到八月初,赵昕还是一个影都没有看见。

不过话说也近一个月了,从河北到河南,走得这么慢,赵祯还不时下旨意催促,是不是有些慢得离谱了。该不会都是一群老爷兵,懒散不愿走吧。赵昕心中有些不好的预感。

八月份,有两件大事,第一件便是四处奔流,寻找出海的黄河,终于找到出了,经大名府,恩州(即先前出事的贝州),冀州,州,瀛洲,永静军等府州,至乾宁军,合御河海。

这就是鼎鼎大名的北流黄河,是黄河有史以来流向最北的时期。

黄河寻找出海的时候,河北就是一片间地狱,黄河流到哪里,哪里的收成就没有了,生民遭祸者不可胜数。

面对汹涌而来的河水,在平原地区靠着两只脚跑,就是笑话。运气好的抱住一只木板随着河水漂流,运气不好的,咕咚几下就飘在水上了。

救援队里的东宫侍卫不时传回所见所闻给赵昕看,赵昕往往看见一半便不忍直视,信中所写,是继承后世记忆的赵昕所无法想象的。

虽然眼下没有出现易子相食的字眼,但是树皮什么的,已经吃完了,往往出现一个村子不见半点烟的况,路上的尸骸不是为狼狗所吃,就是为雀鸟所食。吃了的狼狗看见生,眼里都绽放出绿色的光芒来,骇无比。

唯一能够让赵昕感觉到几分温暖的,就是们依旧怀抱着对来年的希冀,种些豆类用以果腹。朝廷已经开始赈灾,可是同样手短缺,难以铺展开来,只能够在一些重要的城市赈灾,生活在乡下的只能够逃灾。

赵昕在书信之中并没有看见劫匪出没的字眼,也不知道是不是劫匪看见他们多势众,不敢近身。还是朝廷招纳兵员,真的解决了当地流民问题呢?

第二件大事,在黄河肆意奔流的时候,随着七月份天气转炎热,兼之积水未曾退散尽,所以,当初赵昕料想的结果出现了。

北方出现大范围的瘟疫!

但凡瘟疫能够传到天子耳朵里,绝对不是三两个感染这种小事,八月上报的时候,就已经极其严重,几乎席卷整个北方,饶是赵昕在事先准备大量药物,也无法有效遏制下去。

原因有很多,但是最重要的,就是没有足够的燃料烧煮开水,普通百姓喝的都是生水,然后水质又是差得一塌糊涂。

百姓们都选择将木柴都存起来,以备寒冬。他们不是不知道生水有问题,可是没有办法。燃料问题难以解决,事实上,就只目前分药这一件事,赵昕都心力憔悴。

“为什么那批厢军还没有到,他们不来的话,想要将药物分发给百姓可是不够手。”赵昕向赵祯抱怨道。

赵祯显得不慌不,道:“将药物给朝廷,自有官吏衙役们派发,倒也不需那批。”

给朝廷,一层层分下去,也不知道少了多少,还不如自己分。这是赵昕的心里话,却不能够说出

别看仅仅是分发药物这么简单,同时也是在北方地区构建药物贩运体系的开始,有了好名声,还怕卖不出药物吗?赵昕很看重这个,手下几个部长也几番提醒他务必将这个权力掌握在手中,莫要让官府手。

赵昕怨气未消,道:“既然如此,我招这些又是为何?让他们吃饭的吗?”

赵祯一时之间也有些不好意思,道:“朕已经催过多次了,只是最近雨,路上道路不通,淤泥遍地,前进迟缓,你再多等两。”

终于,又过了五,赵昕终于得到了确切消息,这支队伍的第一批马,估计五千,他们已经到三十里之外了。依着他们的进程,明,最多后就能够到汴京城。

毕竟是未来的员工,同时也是受苦受难的灾民。为此,赵昕专门出城十里,带着医药公司,太平院的一马前往迎接。

迎面而来的,是黄尘滚滚,远远看去,虽然看不仔细,确实是一副灾民打扮,赵祯连一套正经衣衫都不愿分给他们,烂烂地。只有为首者举着一面大旗,写着镇清军三字,除此之外,你找不到任何一处能够表明他们身份的象征。

等他们走近了,赵昕上前去,招呼众分发烧饼馒等物,算是送给他们的见面礼。

绝大部分吃了一后,就揣在了怀里,赵昕见状,也不好多说什么,饿久了的,会珍惜一分一毫的粮食,一点也舍不得费。

正当赵昕与这镇清军将帅流的时候,太平院学子来报,烧饼不够了。

“不是五千吗?馒烧饼本宫可是多准备了一千份,一一个烧饼,一个馒。你是不是拿多了。”

那学子面有难色,走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地址发布邮箱:Ltxsba@gmail.com 发送任意邮件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