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9章:辽夏之战起(1/2)

皇佑元年(去年因为黄河改道改元),即西元1049年,三月。地址失效发送任意邮件到 Ltxs Ba@gmail.com 获取最新地址这是一个令赵祯感到悲伤的月份。

因为在这个月,西北那一块,党项和辽打起来了,原因是部分生活在辽朝的党项逃去了西夏。

当然,这不过是个借罢了,真正的原因是西夏的崛起坏地区平衡。更直接的原因,还是去年元昊死了,不仅宋朝想着趁机灭了西夏,便是辽朝也有这个想法。如今在位的耶律宗真可没有遭遇原雪灾,可以腾出手来。

你可能会好奇,咦,这两个国家打起来对宋朝不是好事吗?唉,要从两方面看待。此战倘若是西夏赢了,对于宋朝是好事,若是辽朝赢了,顺势吞并西夏,那整个北境将面临空前的边防压力,辽可以从任何一个方向南下,对于宋朝而言,简直是噩梦。

目前从南下辽使中可知,耶律宗真发兵三路攻夏。北枢密院使萧惠率南路军渡黄河,向河套地区推进,攻西夏东境;耶律敌鲁古率北路军攻西夏右厢地区,南下攻凉州(今甘肃武威);耶律宗真自己则是亲率中军攻西夏中部。

原本还争论不休的黄河之议,被这件事吸引去不少热度,两府宰执针对此事分别提出自己的看法。总的来说,很是悲观,建议赵祯要边境军队严加提防,防止辽朝灭了西夏之后顺势南下。

知道后续历史发展的赵昕,在紧张焦灼的环境中,显得有些格格不,就好像是在看笑话一样,听着他们沉重的语气,好像下一刻就要亡国一样,真是莫名可笑。

他们看不见西夏胜利的可能,也高估了辽朝,辽朝自耶律阿保机建国以来,历经百余年,比宋朝的时间还要长,其内部问题绝对不比宋朝少,光鲜亮丽的外表下,血气已然虚弱。

最后朝廷决议的结果,是翰林院学士钱明逸报使契丹,让他去契丹那里打探消息,若是真有南下的说法,早些传递回来。

赵昕倒是想要告诉赵祯莫要忧虑,只是总不能够说自己开了天眼吧。就目前西夏与辽朝两国国力而言,真的是不在一个等级上,西夏最近又是主弱国疑,只要辽朝不,灭亡西夏的可能真的很大,赵昕也不敢担保历史会和自己记忆之中那样演化。

所以,最终赵昕选择了闭嘴,静静地观看事态发展变化。

今年也是科举之年,准确来说是会试之年,二月是考试的月份,三月则是公布录取名单的月份。

今年礼部奏名进士、诸科及第出身千三百九。这个数字什么概念呢?后世明清三年一比,每次不过是三四百而已。

北宋不仅科举录取数多,而且开考次数还多,并没有确定三年一考,北宋到如今不到百年,却有五十多次科举,几乎是两年一场科举。

总而言之,北宋整体官员那是一个无比惊的数字,赵祯在位时期尤甚。英宗继位之后,才确定了三年一考的规则,延续至明清,但是英宗之后几个皇帝,录取数也是巨多,一千多,两千多有不少次。

所以,也就不难想象,为什么北宋官员待缺年限如此长了。很多本来考中进士的时间就晚,这官缺没有等到,自己先去见列祖列宗了,这样的例子也是不少。

看着走在朱雀大街上,上带着鲜花,脸上洋溢着喜悦之,胯下骑着高大马的登科举子们。赵昕心中说实话,其实是为这些而感伤的,这让他想起了曾经的自己。

数十年科举之路,走到这里算是毕业了,可是毕业即失业,想要拿到官缺,没个五六年不要妄想,若是无提携,这辈子连两任官都当不到,一直等磨勘。

与其给以漫漫无绝期的失望,不如一开始就是绝望,减少录取名额。

但是在这个时代,在很多心目中,学得文武艺,货与帝王家。让他们去当教书先生,多半是不愿意的。

归根到底,整个社会无法提供足够多的就业机会,社会不需要这么多当官,非要一窝蜂挤进去什么。

学了多少的知识,最后挤进去能够用到多少,只需认识字的秀才即可完成的岗位,非要进士去,这不是费嘛。

看完了新科进士跨马游街,赵昕回到东宫,正好得知了一个好消息,去年年末要求太平院毕业学子调查百姓穿衣况,已经是有个结果了。

“一年有一套新衣衫的有五成?莫不是你们夸大了。”

负责传递数据消息的太平院学子道:“此番但询问汴京主户而已,若是询问客户,该会少一些。”

赵昕道:“使百姓年年有新衣,这客户便不在百姓之列吗?拿下去,将客户的况一起统计一遍,莫要有遗漏。”

“弟子明白。”

赵昕在纸上圈了几个地方,用手指着道:“你们这统计的还是太过于简单了,为父母者一年几套衣衫,孩子几套衣衫,老又是几套衣衫,哪个年纪的一年更换的衣衫最多。这新衣是春衣多还是冬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地址发布邮箱:Ltxsba@gmail.com 发送任意邮件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