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9章:化兵为民(1/2)

夜,趾军对佛誓城发起了最为猛烈的一次进攻,在夜幕的笼罩下,四面出击,哪处先登就靠哪处打开缺,并无章法可言。最新地址发送任意邮件到 ltx Sba@gmail.ㄈòМ 获取

无论是项羽的釜沉舟,还是韩信的背水一战,你可看见过他们按照正常套路排兵布阵,真正的名将从来不拘泥于兵法,都是因时因地制宜。大势于趾不利,便无所谓章法一说,唯有靠拳致胜,打得就是一个士气碾压。

占城王制炬登基时间不长,国内也有各种问题,许多部落也是叛降不定。更不要说占城上一任国王就是被李德政击杀的,制炬对趾有畏惧之心,本无坚守之心。他听闻亲兵传报大批趾军队已经进城中,也不坐以待毙,收缩防线的同时,观察趾方面的攻势,选择突围方向。

对于制炬而言,这场战争输了虽然丢脸,但是只要军队还维持建制,没有溃散,一切就好说。否则占城还在不在他不知道,但是他自己很有可能活不下来。他要是活不下来,国中不安分势力必然纷,占城说不定真的要亡国。

三更时分,李德政登上城,到了这个时候,这场城池攻防战中的外城攻防事实上就已经结束,再进一步就是残酷血腥的巷战了,夜里巷战不是一个好选择。

李德政下令大部队集中把守城门,同时调派兵夺取城中的武器库还有粮仓,他自己则是在城中制高点观察四方动静。

与李德政相对,制炬一方面派烧毁兵甲与存粮,一方面突围。在夜幕的笼罩下,即便是李德政在第一时间也不知道多路突围部队中哪一支有制炬,等到反应过来之后,制炬早已集中兵力,冲溃守城员出城而去,数约有二三千的样子,队伍严整,势不可挡。

太尉郭盛溢询问是否要衔尾追击,李德政摇了摇,道:“穷寇莫追,先下各个府库。”

郭盛溢复问道:“兵士鏖战一月,疲惫至极,是否要纵兵几。”

其实就是询问是否要让士兵抢劫几以宣泄压力。本来这个问题都不必询问,这个时代,即便是最繁荣的宋朝,军中也是如此习气,攻敌城,大肆抢劫**几都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比如上一次攻佛誓城后,趾就大掠三月。

士兵们也都认为这是他们应得的,这几天抢到的东西可比朝廷发的那三两吊钱多无数。要是不让他们抢劫**,他们可能要哗变给你看,除非你本身有威严,奖赏给得让满意。

郭盛溢如此发问,就是因为趾国中不安,宋军骚扰不断,放开让兵士劫掠,谁知道什么时候能够重新整肃军队,到时贻误军机。

“国中便了,升龙城不即可,再苦不能苦将士,先让他们在城里转三天再说。”

兵强马壮者为皇帝,李德政刻地明白他的支柱是什么,一辈子南征北战,最信任也只能够信任身下这批将士。他的答案并不出奇。

佛誓城在九年之后,再一次遭受灭顶之灾。失去约束的军队就是一支没有任何能够阻挡的猛兽,因为他们本身就是秩序的一部分,是先有武力而后有法律。

制炬走了,但是他带不走他的子民,城中的惨象不必多言,只是让感慨一声,兴亡百姓皆苦。

佛誓城中的各个府库制炬烧毁了一些,但是还有大量残余,李德政纵兵抢掠,迫占城百姓帮他运送粮食及其他物资,不能够带走的一应焚毁,最大程度地削弱占城的力量。

攻下佛誓城的第三天,经过简单休整后,李德政退出了这座饱经沧桑的城市。他的身后,大火冲天而起,映红了半边天际,本就是木制建制为主的城池,经此大火也不知道能够保存下来多少。

但是这些,都不为李德政所考虑,这次战争的目的,他已经达到了,占城国力大衰,应对国内的地方叛都心有余而力不足,不可能参与宋战争了,趾解除了身后的威胁,可以专心面对来自大宋的压力。

一旦自己大军回返,国中无论如何混,都能够在短时间内平定,这是李德政戎马一生的自信,无数次如此,这一次也必然如此。

但是他却无法预料到,就在他回军的途中,趾国中第二重要的城池华闾城已经易主。

攻下华闾城的是宋巡,这一点似乎并不让奇怪,但是过程却惊心动魄。

樊圣在峰州立李源为傀儡趾国主,根本没有去攻打华闾城。而曹讽与田达义两路马,不能够说没有作用,如曹讽先文州,再谅州,杀伤马上千,自己伤亡不足二百,可谓是大胜,而田达义接连攻西农州,下农州,驰骋上百里,锋芒不可谓不盛。

倒是走苏茂州的宋巡一开始就面临来自趾方面的重点截击,顿兵不前,与趾兵对峙,表现很一般。

或许正是因为宋巡的表现与传闻不一样,趾放松了对其军队的监视,也或许是李尊抽调军队去阻挡曹讽与田达义两路马。总而言之,宋巡散兵为流民,借用先前安趾国中的细,分批次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地址发布邮箱:Ltxsba@gmail.com 发送任意邮件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