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1章:进退如风(1/2)

王朝中期问题,千万绪,看似有很多办法,但对于赵昕而言,可供作的手段并不多。地址失效发送任意邮件到 Ltxs Ba@gmail.com 获取最新地址总结起来,就是权力不够,威望不足,很多都把他当孩子看待。很多事,赵昕最多是提一嘴而已,赵祯要是不重视,赵昕说了也白说。

正因如此,赵昕也就更加迫切地希望听见岭南传来的好消息。倒不是说打败趾之后能够劫掠到很多财宝,也不是说能够获得很多青壮劳动力,在赵昕眼中,这些其实是次要的。

相反,即便是成功攻灭趾,巨大的维稳成本,必然导致平定趾之初是一件亏本的事,只能够依靠时间来弥合伤

攻灭趾对于赵昕而言最大的好处是获得灭国之功,真正有了说话的底气,可以以一己之力推行自己的意志,摆脱赵祯的权力影。

越是刻地了解这个时代,赵昕的心中就越是萌生出一时不我待的感觉,坐在火山上,一刻也不得安生。不过再如何心烦意,赵昕也很少主动去催促宋巡等出兵攻占升龙城,论军事素养,赵昕不如宋巡等,所能够称道的就是来自于后世的“远见”,何必外行指挥内行呢?

大宋是为大国,需要有更多的底气,要更加雍容,哪怕战争的结果最后是五五开,对于大宋而言,其实也算不得亏。当然,如果宋巡等故意养寇自重的话,那就两说。

而现在,这场让赵昕寄予厚望的趾战事,随着李德政攻下佛誓城回军,大好局面竟然有翻覆的迹象。李德政回归,就好像老虎回到了山林当中一样,原本肆虐作的猴子全部都偃旗息鼓,不敢放肆。哪怕是这只老虎已经苍老地形容枯槁,但是依旧可以攻下佛誓城,谁敢小觑。

宋巡分派趾地方秩序,引诱流民四处攻陷州府,开仓放粮,而李德政就是反过来,重建地方秩序。在李德政的命令下,下至十六,上至六十,但凡可以披甲上阵的男丁都被征调伍,短短时间内,他的身边竟然汇聚起一支数达到十万级别的大军。

绝对是十万往上的规模,再加上升龙城内李尊征调的百姓,趾国内兵员总数可能接近二十万。趾总共不过三十万户,一百多万的总,这个数字极其惊

不过也不必对此过于慌,且不说其中大多老弱,不经战阵,即便是真的上了战场,拿着木棍赤上身,又有什么威胁呢?在成建制的弓弩下,就是会活动的木桩而已。

李德政来势汹汹,看似势不可挡。只不过声势壮观是壮观了,但是军队的行踪完全露在宋军探马眼中。再说这些后勤基本上靠沿途州县补给,可是沿途许多州县都经历过劫掠焚毁,根本无从补给。

李德政可不管什么民如子的说法,他只要他手底下的兵士吃饱,百姓死得多了从周边国家再抢一批过来就是,直接强行征收州县百姓存粮,一路上闹得沸反盈天。趾百姓躲过了宋军,躲过了本地土匪恶霸,躲过了流民山贼,最后反而被自家军队抢了余粮。

即便是如此,李德政率领的这支大军也是时时刻刻陷缺粮的境地中,不得不沿途打猎,生吃蛇虫,采摘野果,勉强前行,行军速度颇为感,一十里二十里,几乎是爬着走。

不仅是前进速度慢,同时为了尽可能地收集粮食,李德政分兵多路,每一路之间并无多少联系,而每一路内部又是分出许多批马自行下乡搜刮粮食。不难想象,如此做会带来巨大的行军隐患。

之前很多无法理解宋巡为什么要派扰**趾地方秩序,现在看见李德政的这幅惨状,纷纷竖起大拇指表示钦佩。同时,许多提出要趁着李德政分兵多路,逐个击

而李德政其实也有自己的考虑,分兵多路,能够获得更广泛的消息,在地方组织几乎被捣毁的况下,军队就是耳目,能够更快地掌握宋所在位置。如此风险自然是很大,不过沿途征调来的军队,与其说是军队,不如说是拿着木棍的百姓,折损便折损了,李德政并不会为此而感到心痛。

相反,若是有哪一支部队折损,就可以反过来推算出宋军的活动范围。自己到时候调集大军合围,可以将趾国境,肆意坏的宋军一网打尽。

和收获比起来,这些兵士不过是放出来的诱饵罢了,引蛇出,如是而已。到底谁是猎物,谁是猎手,其实并不好说。

李德政这种拉网扫式地清理各个州县,数十都不易潜藏,更何况是数千,藏是藏不住的。

而宋巡所做的,就是布置障眼法。李德政想要知道他们的位置,那就在许多地方都闹出动静来,通过四通八达的河网进行快速转运。在水面上被封锁,那就凭借强大的水师闯趾拦阻。

在六月份,依靠这种办法,宋巡带着数千马,穿梭纵横总计上千里,攻州县,杀李朝之官,给趾带来巨大损失。每当李德政调派马想要救援的时候,宋巡早已带着马远去。

宋巡领兵远去的时候,故意让当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地址发布邮箱:Ltxsba@gmail.com 发送任意邮件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