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9章 土豆酿酒,犯王法吗(2/3)
满上,“几位先尝尝,看这酒如何?”
王应麟则是看着殿下亲自斟酒,目光就没离开过那澄清透亮的酒。
心说,我这是尝呢?尝呢?还是尝呢?
尝吧...违背禁酒令。不尝吧...不给宁王面子啊!
算了,尝不算喝!况且,宁王的面子事大啊!
嗯,与王老爷子相同想法的不在少数。
谢叠山,给徒弟个面子。
赵与芮,给大侄子个面子。
文天祥,若是不喝,宁王多没面子。
几个老家一脸凝重,苦大仇
,缓缓端起酒盏,“请!!”
一饮而尽,爽快。
只不过,几位老爷子喝完,依旧眉不展。
“差了些!”文相公摇着,扁着嘴,“酒味由存,酒香不足啊!”
谢叠山附和,“少了些风味,亦无意境,不算上品啊!”
王应麟,“老夫...没品出酒中三味啊!来,再来一盏,细品之后再做点评。”
说着话,已经把酒盏递到王瑜的面前,意思,还不给你爹倒酒?
赵维看得直翻白眼,几个虚伪的老儿!
“先等等。”
阻止王瑜给王老爷子倒酒,自己则钻进屋里,拿出两个柑橘、两个东红柿来。
柑橘是青居特产,也是钓鱼城这个季节唯一的鲜果。至于东红柿...自不用说,从王祯地里偷来的。
又跑到厨房,拿了黄糖和捣蒜用的石臼。
黄糖就是后世的白糖。只不过,在宋朝还没出现把糖漂白的技术,所以称黄糖。
几位老相公不知道赵维要什么,只能是怔怔地看着。
只见赵维把柑橘递给王瑜也不说话,王瑜自然知道是让她剥皮。
赵维自己则是把东红柿放在臼里捣碎,虑出汁水,分别在每个的盏中倒了一点,又放了些黄糖
进去。
这才倒是酒水,“再尝尝!”
几个老儿不明就理,端起盏来先凑到嘴边闻了闻。感觉没什么变化,还是只有酒味,而无米麦之香啊!
皱眉饮之,登时眼前一亮。
只觉酒味依旧甘烈醇厚,可是黄糖的甜味,还有东红柿的酸美,居然没被酒味掩盖,层次分明,回味无穷。
“不错!”王老爷子端着酒盏盏不离嘴,还不忘赞美,“真是不错!”
赵维那边微微一笑,等几个老儿喝完一盏,又从王瑜手里接过剥好的柑橘,捣碎取汁,如法加
空盏,让众
再尝。
浓郁的柑橘味道,又替代了东红柿,满橘香与酒气混合,那是一种说不出的感觉,确实是比宋
所产的橘酒还要美味。
“这是怎么回事?”文天祥甚是不解。
他们可都是酒中老仙,喝过的酒品可是不少,喝法也是尝试无数。
但是,他敢肯定,即使用大宋最好的米酒兑橘汁、黄糖,也不可能出现这么浓郁的味道。
赵维此时得意非常,“怎么样?是不是好酒!?”
这就是伏特加最大的特点。
按理来说,这种没有任何杂味的纯酒感并不适合宋
的
味,宋
还是喜欢米酒的醇香,或者果酒。
可也因为没有任何杂味,所以更容易与其它风味混合,且层次分明。
也正因为这个特,使得伏特加号称是
尾酒的鼻祖,也是最重要的基酒之一。
所以,这东西不讨喜没关系啊,加点料就行了。
而且,最重要的是,这个加料很方便。
一坛子土豆酒,只要不怕麻烦,能喝出一百种风味来。
“确实是好酒啊!”王老爷砸吧着嘴,有些意犹未尽。
但依旧板起脸色,“可是,下不为例!别忘了,是殿下亲下的禁酒令!”
赵维一笑,“厚斋先生别急。要真是违反了禁酒令,我还敢拿到几位面前卖弄吗?”
转看向那老汉,“跟几位相公说说吧,你这酒是怎么酿的。”
众一怔,终于把注意力集中到那老汉身上。
只见他缩在一旁大气都不敢喘,还以为自己了多大的错事,哪还敢开
?
倒是王老爷子先说了话,“这酒...是你酿的?手艺不错啊!是何地官造出身?”
且不说风味,只论酒的质量,这老汉的手艺就不低。
能把酒澄清到如甘泉一般清澈。这样的手法,除了各府的官造酒坊,民间是没有的。
因为,无论是宋朝,还是元朝,都实行粮酒专卖制。
只有官府可以酿造酒曲,商家只能从官办或者官府批准的酒坊来购曲酒,回去之后自行勾兑售买。
民间的酒坊不是没有,但只准经营果酒,不能酿粮酒。
王老爷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