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3章 哇...哇的渡劫(2/3)

灶,久而生害。外灶为肿,内痈为毒。顾肠之入邪久肿为痈,即为肠痈也。”

赵维点了点头,“就是说肠子入邪毒,肿涨坏死呗?”

王胜想了想,“大概是这个意识。”

结果,赵维来了一句,“那肠子肿坏到底什么样儿,你见过吗?”

“这......”王胜摇头,“没见过。”

赵维又问了一句,“那肠子在肚子呆着是什么样儿,你总见过吧?”

王胜摇头,“我见过流到肚子外面的肠子什么样儿。”

“所以啊!”赵维瞪眼,“进去切开一个肚子,看看肠子到底怎么放在肚子里的。”

“!!!”王胜又惊了,“这不太好吧?死者为大,怎可坏其全尸?”

“又来!”赵维无语,“今天你破开一个肚子,明天可能就因而救百人,你去不去?”

“无量天尊!”王胜一笑,“殿下早说便是。”

说着话,长身而起,道骨仙风,“贫道去也!”

那架势,从容飘逸,就好像刚刚那个哇哇吐,抱着门框哭那个人,跟王道长就没关系似的。

赵维也爬了起来,“回来!”

自怀中掏出两块好缎面的双层布,两层中间夹了厚厚的棉絮,乃为大宋版的口罩。

王胜不解,“没这个必要吧?”

赵维想了想,怎么才能让他理解病菌防护这个概念呢?

半天才蹦出一句,“这是为防止毒邪入体。”

人进到义庄之内,只见八具尸体并排而躺,都是外伤致死。

此时,赵维拿出一套军医治外伤的工具箱。

内里有铁镊、竹镊,各个尺寸的柳叶小刀,还有大号的钳子和骨锯。

中医其实也有手术,不过大多都是伤科。内科当然也有,华佗便是鼻祖。

只不过,华佗医书已经失传了,医妙手也只能存留在传说之中。

赵维把一把一尺来长,专门用来取肋骨的大刀递到王胜手里。

“当年华佗可开颅施术、刮骨疗毒,能否重现医术,就看你的了!”

王胜皱眉:“开颅施术,贫道听说过。可这刮骨疗毒...华医还有这等本事?”

“呃......”

赵维一窘,这才想起,刮骨疗毒那是三国演义里的写的。而写三国演义的罗贯中,还得四五十年才能来到地球表面呢!

讪笑道:“不要在意那些细节,只管破肚观肠便是!”

“好!!”

王胜眼锃亮,恢复医术还是很有吸引力的。

歘歘歘,运刀如飞,三下五除二,一死尸的肚皮就被掀开了......(省略一万字)

看的赵维又想吐,这哪是医学解剖,王胜这完全是按剁活人来的。

可是,赵维也没多说什么,什么事儿都需要一个过程,这才只是刚刚开始。

第一具尸体,王胜看的是肠子。可能第二具,他就会把肋骨锯下来,看看底下的心肝到底什么样。

等到某一天,他可能又开始关心皮肤组织倒底有几层,是什么样的。

西医的解剖学也是这么一点点走过来的,而且王胜的起点可高多了,还有赵维给他花钱买尸体。

殊不知,两百年后,解剖学之父安德烈·维萨里那才叫惨,只能偷偷摸摸的研究。一根人骨得藏在怀里揣进城,为了解剖一具尸体,甚至要带着学生去盗墓。

......

说到这里,有人可能会觉得,西医或者说现代医学的那一套理论,能被中医所接受吗?甚至中医根本就不知道原理,能完全复刻吗?

其实,这种担心是多余的。

中医的根本,与其说是阴阳五行的君臣相辅的一套玄学,不如说是一套经验科学。

阴阳五行,只是中医学用来贴合文化的解释,而不是中医的根源。

那中医的根源是什么呢?

是经验。

什么草药能治什么病,什么表象对应什么病症,什么穴位有什么用处,这是华夏医者用几千年的实践,代代相传而来的一套经验结论。

可是,西方对科学的定义光有结论是不行的,科学需要过程,需要原理,也需要证伪。

所以,在西方文化势大的后世,中医一度被贬低到连科学都算不上,甚至是一无是处。

而实际上真的是这样吗?

未必。

中医注重结论。结论是对的,可受时代和技术的制约,却没法追求原理和过程。

难道就不用吗?

换而言之,胖大海就能治嗓子疼,板蓝根就能清热解毒利咽。中医给不了科学的道理,但它就是有效。

甚至现在很多所谓科学上还解释不了的中医药方,它还是有效。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地址发布邮箱:Ltxsba@gmail.com 发送任意邮件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