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3章 嘴巴好诚实(2/3)
中皱眉想了想,认真道:“倒是有些难度,毕竟殿下已经不在朝堂,想让苏刘义出国库那几千万金银为本钱,这点就不容易。至于其它的难处,小问题,开是开得起来的。”
“开不开得顺利嘛”陈宜中沉吟,“只要殿下能顶住朝堂上的压力,认赔下去,应该开的顺利。”
“那就好!”赵维大赞。
至于陈老爷说的朝堂上那些阻力,呵呵,自己,不叫事儿。
“就按陈相所言,开得起来,也开得顺利,那咱们来举几个例子如何?”
“殿下请讲。”
“就拿新崖山来说,不说把城中流通的金银全部换成新币,就说七八成的易,不难吧?”
陈宜中又想了想,“不难!殿下如果随时可以用新币兑换金银,那百姓也好,土也罢,就不会有什么顾虑,必用新币而非金银。”
金属货币毕竟分量不轻,和纸币没法比,谁也不愿意揣着好几斤的银子出门。
况且,易结算也麻烦。不说
手备着银秤,反正商家是必备的。买卖点东西,称金银就得折腾半天。
而且,还有一个最大的弊端,就是金银价贵,小额易更麻烦。
一两银子也就大拇指肚那么大一块儿,可是,如果按旧宋的价值来算,值好几贯钱。你就说,买两个馒
怎么付钱吧?
这也是十八界会子虽然坑,且现在扶桑大宋不缺金银,却依旧沿用不换的原因。
要是真像赵维所言,行定额银票,可以随时兑换,打消百姓顾虑,那就避开了会子价值不定的弊端,会是一种很稳定的货币,百姓也愿意使用。
“如果真像殿下说的,不怕赔钱给付利息的话,让百姓和土把家中结余都存到银铺,也不成问题。”
“就算利息不高,可如果长年累月,也是一笔不小的收。”
赵维跟他说,初定的是3分利息,年结。
也就是百分之三,存一百两,一年后取出给1o3两。
结果,赵维一听,不由翻起白眼,年利率3%还不高?比后世的定期存款差不多了,很高好不好?
好吧,按这个时代来看,确实不高。
这个时代的利息是真的能吃的,银铺外贷的利息是三成起。
没错,3o%!黑不黑?一点也不黑,还有四成和半利的呢!
就算是旧宋时期,地方遭灾,朝廷向受灾百姓放福利质的助农贷款,也是两成利息。
和这一比,赵维这个3%根本不叫事儿。
也不和陈宜中多掰扯这些,3%不少了,总比存钱还要倒找钱要强得多。
“好!既然陈相也认为可行,那问陈相一句,这银行一出,咱们大宋的金银还能溜出城吗?”
陈宜中一怔,眉皱的更
,“难。”
尽管不想承认,可是不得不说,难了。
看向赵维,“殿下是想把所有的金银都留在新崖山?”
“不光是留下。”
赵维继续道,“假如,假如我在布查八部之中开设一个分号,以后布查来
易,我就不付金银了,按
易额开据存单,让他拿着存单回部落分号取金银,他们
不
?”
陈宜中:“”
陈老爷无话可说,傻子才不!不但省去了路途之中的运输成本,而且安全。
拿着一张纸就回去了,到家照样取钱,谁会不?
赵维:“他们如果认可了这种易方式,那是不是就认可了新币?会不会在部落之中也流通大宋的新币?”
陈宜中:“”
老爷子突然意识到了一个问题,一个大问题。
赵维这么一说,他好像是真把这个银行想简单了。至于到底哪里想简单了,陈宜中还没想通透。
而赵维马上就把问题的关键给他点了出来。
“那是不是整个布查八部的金银都会存在咱们这儿,新币是不是就替换了他们原本的易凭证呢?”
“如果不光布查呢?我们把分号开到玛雅各城、阿兹台克各城呢?”
看着陈老爷的怪异的表,“如果所有
都用了咱们的新币,都把金银存在咱们这儿,那咱们能
多少事儿?相公想过吗?”
“这”陈老爷彻底傻眼了。
“能多少事儿?”他也不知道能
多少事儿,不过本能的感觉能
很多事儿。
那边赵维还没说完,“这么说吧!”
“咱们现在的存储利息是三分,如果有一天,我不想给利息了,这个利息变成零,他们存钱没有了好处,还会存吗?”
“会不会把钱取出来,投资受益更大的生意?”
“比如,新崖山火的房产,还有紧俏的大宋商货?”
“假如有一天,我又觉得三分利太少了,变成五分利,一成的利,那谁还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