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舞月扬】大结局(2/34)
。当年大辽南下,每次攻城必败,一直打到檀州,却没能攻下宋军把
守的任何一座城池。
那时大辽军力鼎盛,都做不到的事。现在国力衰败至此,又有什么本事能
做得到?
只看对面雁门关隘雄峻,山势奇险,绵延城墙数里,其上吊斗林立、城高池
;所有的大小隘
都密布着碉堡寨楼、拒马鹿角,其外又是一层又一层的壕沟
和羊马墙,其内还不知有多少陷马坑绊马,多少虎落翻机关隐藏在地表之下。
城上各种床弩擂石都已经伸出墙,黑压压的士卒虎视眈眈,显然也是含有向这
边示威的意思。
这样的要塞……凭这一万不擅攻城的御帐亲军,便是耶律休哥在世,也无能
为也。
不过不能这样和皇帝说。
「启奏陛下,南朝守城而战乃是其看家本事。若图之臣以为用间方为上策,
促其内部生变,城池唾手可得。然此非一朝一夕可以成事,非有长期经营才见效
果。」
「若是用间不成,如何图之?」
「若如此,唯有死战尔!狭路相逢 勇者胜!当调派南京道之汉军、渤海军、
以及西京道之汉军前来相助,此皆我大辽善步战者。再选调锐骑军,间道
敌后,阻敌援军抄其粮道,断绝内外通孤立其城。大军围之蚁附登城,此党项
所以克永乐、金明也。」
话说到这个地步,耶律罕特剌也算是豁出去了。几乎就是明白的告诉皇帝,
凭借手这点兵力想要攻克雁门根本就是白
做梦。西夏攻打一座永乐城,
就几乎将全国的男子和壮年子全部拉上前线,而且最后还是依靠围困的方式最
终侥幸得胜。其间各路宋军拥兵不救、最后那场泡塌了宋军城墙的关键的
雨
也是西夏的获胜的要因素。而金明寨之设防远不及永乐城,不到三千守军,
西夏也动用了超过二十万的兵力围攻才获胜。
雁门险固,天下雄关,大概比永乐城有过之而无不及,而河东宋军向来以剽
悍顽强着称,想要攻克眼前的雁门关,怎么着也得动员个十几万兵马,加上各种
大型攻城器械才有作战的把握。
但是想想多年前宋军在雁门大辽军的战例,便知此战的凶险。若是宋军
集结一只锐马军从 小路绕出来突然直击辽军之侧后,会不会引起全军溃
?当
年杨业就是这样胜利的。而辽军几乎不可能将宋军所有可能的偷袭路线都看住,
这就是雁门易守难攻之处,出的 小路太多太偏僻分散,而这些 小路的隘
都掌
握在宋军手中。
宋军虽然号称一向缺战马,但是并不是国内没有马军。各路藩骑藩军便多是
马军,以河东为例,着名的折家藩骑便多达数千。再加上各路禁军的驻泊马军,
努力凑出来万余骑兵是可以做到的。
而这万余马军对于辽军来说便是巨大的牵制。若要看住这万余马军,辽军在
每个宋军可能出现的隘外,至少也要部署三千骑军才可保证安全,少于这个数
字便可能为宋军所乘。但是这样的隘,不下四五十个,辽军不可能将如此庞大
的兵力用于这种任务上,事实上也不可能看得过来,也就是说总会有漏出现。
这种况就像当年西夏占据横山,威胁整个陇右的
况。也有点类似辽军威
胁河北路的况,因为不知道敌
何时会出现在何处,宋军被迫囤积重兵处处设
防。现在陕西的况还好些,宋军蚕食横山,步步推进,横山之险已为宋夏共有。
但是河北路却依旧是堆满了重兵,防备辽军随时背盟南下。
若是真想开战,与其打雁门,还不如攻打河北,毕竟那里才是适辽军铁骑
纵横驰骋的平野战场。
而此时在这里,说不定就有数千马军随时突然从侧翼杀到。随驾的万余骑
布阵,也是防备侧翼可能突然出现的敌。毕竟谁都不认为自家如此跑到南朝家
门耀武扬威,南朝会忍气吞声的一点反应都没有。
想到这里,耶律罕特剌突然想到此时,是否有一只南朝锐马军正在雁门关
城门之后集结,虎视眈眈的准备正面出击?
并不是没有这种可能,而这个方向恰恰却是防备力量最薄弱的方向。
大辽君臣一向轻视宋军不敢野战,这恰恰是个心理上的盲,大概现场众
谁也没做好宋军突然出关正面挑战的准备。就在这最不可能的时刻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