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元圣女(16)(6/19)

没看过对眼。

身后百官也个个面面相觑,这些手上的权力早已被架空的八九不离十,自己以后的步子全都得跟着吴天后面走,本来都已经做好了就等吴老狗一张嘴,他们就集体附和的准备,谁知道这老不死的现在又变了卦。

“哦?难道丞相也认为太尉所言不差?”

吴天连看秦禅一眼都懒得去瞧,他只是捋了捋下颚稀疏的胡须,自顾自的在大殿上来回踱步,惹得秦禅一个劲想要追问,但都欲言又止,不知从何时起,这位天下王已经习惯了等这位三朝宰辅拍板,自己才能真正下诏的习惯。

“陛下,老臣并非反对迁都,迁都大计非同寻常,江山社稷更是牵一发而动全身,这洛京城是部分,而九州才为整体。陛下要知道如何取舍,族强盛之时,妖族尚不敢窥探神器。可如今敌强我弱,今是昨非,依老臣之见,如何重新拾起这主动权才是敌最重要的一环。”

大秦如今的实力秦禅这个当皇帝的心里最清楚,用落西山这四个字来形容再恰当不过了,武皇帝在位时,莫说妖族敢割据雍凉,就连那妖王都被封在幽冥之渊里不敢露,可现在今非昔比,自己面对的则是数以百万计的妖族大军和重新统一的鲜卑诸部。

嗜血成的妖魔与驰骋原的胡在同一时期于帝国的西北两线迅速崛起,而它们要征服与蹂躏的却是一个早已疲软不堪,民生凋敝的华夏王朝。

“那依丞相所言,朕又当如何?”

皇帝低三下四的姿态已经说明了一切,陆雄抬首看向这个身披黑红错,玄上??下,上刻月星辰十二章龙袍的大秦天子,他的眉宇神色间尽是踌躇与期盼,踌躇的是他身为大秦的皇帝是否能够真正做下心的决定。期待的则是吴天和这满朝吴党能否给他一线生机,说服自己心中迁都的惶恐不安。秦禅感到了内心充满了矛盾,仿佛每个决定都是错误的。

他又侧目而向吴天,老狐狸一脸波澜不惊,丝毫不见半点大战在即前的半分紧张,仿佛一切他早已成竹在胸。能让陆雄这一生敬佩之少之又少,一为太祖皇帝亲任的第一位太尉,也就是自己的祖上,剑圣陆冠。

第二恐怕也就是这该死的相吴天了,他恨吴天与他身后如蚁附膻的吴党,同时又对这位三朝宰辅无可奈何,此是从洛阳的一介县令一步步爬到这个位置上来的,大秦的开疆拓土离不开各地士族的帮助,太祖皇帝起兵于兖州,而陆氏便是当年第一支支持太祖帝的士族。能在这个世家大族为核心权力的帝国中以布衣身份官拜宰辅,权倾三世的,他经历过多少苦难艰险,又是踩着多少盖骨才能够走到今天,都是陆雄不敢去想的。

左京的一番话可能还没有完全让皇帝信服,可等到吴天张后,这位族天子却已经潜移默化的在等待着对方的答复。

老狐狸早已摸透了当今皇帝的心思,秦禅并非是那种一无是处,只知享乐的昏庸之辈,而是被自己一步步利用手中的权力架空于此,从杀卢灭道,剑宗覆灭,陇右失守,萧关沦陷,乃至于遥远的东瀛岛国,他就像一个纵着天平的执法者,将帝国的命运,族的未来放在天平之上,任他

摆布。

“如今战局难点乃是如何抵挡从雍凉杀来的妖族,老臣认为,妖族远道奔袭,一路势如竹,直洛京,天下胆寒,那些关内节度使本就个个心怀鬼胎,如见我军只是死守不战,定然作壁上观。”

秦禅想起十七年前的萧关,当时的况和此刻如出一辙,除道家天二宗助阵,诸子百家均是置身事外,坐观成败。而今朝的朝廷对各地节度使早已失去了作为“中央”该有的约束力,倘若前线战胜,他们尚有可能进京驻防,可一旦失守,难免会心生异志……

“依老臣所见,应趁敌立足未稳,使刘将军率军出战,挫敌锐气,关内诸军若见京师军力充沛,军民一体,自然愿来相助,则妖军可。若刘将军出师不利,也可回守渭南大营,而陛下也可再议迁都之计,为时不晚,此乃缓兵之计也。”

陆雄气的牙根痒痒,这哪里是什么狗的缓兵之计,明明就是让刘开谷去送死,这老家伙果然满肚子坏水,他知道现在要行迁都,关中各大士族定然不会轻易舍弃祖宗基业东迁洛阳,强行迁都必引兵变,可一旦刘开谷兵败,还哪里有什么回守的机会,百万妖族定然强渡渭水,兵临洛京,到那时候,这傻乎乎的大秦皇帝便只得老老实实的跟着吴天走,洛阳乃是吴天的封地,更是他苦心经营数十载的东都,这朝中百官,士族大户一旦弃家东遁,吴党岂不是真达成了挟天子以令诸侯的目的。

“不可!不可!陛下!敌我两军实力悬殊,岂有冒然出战的道理?刘老将军是守卫京师最后的一道防线,他若有失,洛京危矣!”

饶是陆雄苦婆心,可奈何秦禅现在想听到的并不是一味地妥协等援,他已经输的够多了,陇右没了,益州也没了,现在鲜卑拎着屠刀,骑着快马已经兵临幽并,倘若在这洛京城门再输一阵,他也就再也没有去赌的资本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地址发布邮箱:Ltxsba@gmail.com 发送任意邮件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