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7节(2/3)
处,一
。
上造可得两顷田,配三牛,蓄隶两
。
依次往上。
不更,可免充更戍(流服役的兵卒)之意。
以兖州现在的条件,田不是问题,野外荒田遍地,隶暂时没有,不过河北遍地胡
,河北大
在即,以后有的是机会。
牛被李跃改成了骡驴,没办法,牛比较金贵,驴子遍地都是。
弄出之后,李跃拿去征询常炜的意见。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都督此策乃底定霸业之基也!”常炜叹为观止。
自东汉士族豪强崛起以来,就鲜有直接封赏士卒的。
路都被他们堵死了。
三国战,直接从军中杀上来的寥寥无几,也就魏延、丁奉等寥寥数
,绝大多数
要么出身豪强,有自己的部众,要么跟对了大哥。
真正代表底层的是黄巾军。
猛将起于卒伍,宰相始于州牧。
战国时期韩非子便有如此论述。
有时候李跃觉得司马家衰亡和五胡华是种必然,问题不断累积,又遇上了不思进取的司马家,也就集中
发了……
“中原百战之地,无险可守,唯有激励士卒,迎战四方之敌也!”李跃也是被的没办法。
没有地利,只能多在心上下功夫。
好在天无绝之路,历史上从中原崛起势力不在少数。
中原有中原的劣势,但也有其优势。
李跃心中的构想也越来越清晰。
常炜微微一笑,“山河之固在心不在险,都督此法顺应当前时势!”
这套军功爵制的本质是通过战功将土地重新分配,从根本上打士族豪强对土地的垄断。
常炜不反对,李跃又让送到鲁县和郓城,征询崔瑾和刘启的意见。
崔瑾跟李跃心意相通,让李跃尽快推行。
不过刘启却来信提醒李跃休养生息,不可穷兵黩武,眼下正是积蓄实力的关键时候,此策一下,军中必心思战,无
安心农桑,劝李跃等到河北大
时再推行,必能激励士气,以收效。
言语颇为中肯。
姜还是老的辣,再好的策略,也需要合适的时机。
“刘公之言老成谋国也!”李跃欣然接纳,暂缓推行。
第二百零四章 秋收
忙忙碌碌一个月,丰收超过了周牵的预算,陈留粮库已经堆满,但兖州各地的粮食还在陆陆续续的运来。
周牵又督促青壮修建新粮仓。
“陈留屯田收一百一十五万石,东郡收九十三万石,鲁郡收五十六万石,流民五六月才迁过来,耽误了农时,不然能开垦更多的荒田。”周牵满脸汗水,虽然疲惫,却非常兴奋。
三地加起来约二百六十四万石,这还不算其他郡县上缴的田赋。
预计约有三百五十万左右。
常炜道:“昔者邓艾治淮,淮北屯二万,淮南三万
,十二分休,常有四万
,且田且守。风调雨顺,能岁完五百万石为军资,六七年间,积三千万斛于淮上!”
也就是四万屯田淮河两岸,一年能收五百余万石粮食!
跟邓艾屯田相比,兖州差了不少。
而且兖州乃传统产粮区,灌溉系统修整一下就能用,一年收三百五十万石粮食,明显还有巨大潜力可以挖掘。
周牵道:“下个月豆菽成熟,预计能收一百三十万,扩张太快,属下略有些手忙脚,明年将鲁郡至荥阳的荒田恢复,粮食至少能翻一倍!”
如今要土地有土地,要有
,只要没有天灾
祸,粮食肯定会增长。
收了这么多粮食,李跃腰杆都硬了起来,不过看周牵消瘦的身形,略有些担忧,“如今我们已经站稳脚跟,前路漫漫,非一朝一夕可成,你定要注意身体,琐事给下面的
去办,过两天我让月姬给熬两釜温补的药。”
“多谢都督。”都相处这么长时间,周牵还是那么谦逊。
州务有刘启、周牵,新增了一个常炜,让李跃能从繁琐的政务中稍稍抽身,将心思花在军务上。
如今黑云军扩充至三万,不过另一个问题也比较棘手。
装备不足,也不够良。
军中各种装备五花八门,有荥阳郑家供给的,有陈留缴获石斌的,还有从各大战场尸体上扒下来的,多已老旧。
别看梁犊、李农、石闵、石冲动辄十几万大军,实际上真正能战的也就那三四万的锐,其他
要么二流士卒,要么是征发而来的青壮。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黑云军装备五花八门,也影响军容。
新招募的士卒连一套像样的衣服都没有,更别说盔甲。
陈留附近有两座铁坊,一座在荥阳,被郑家控制,石遵夺位后,郑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