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8节(2/2)
江东朝廷有几分亲近感。
他的要求也不高,封个县侯,从此颐养天年,在江南养养花,种种树,看看书,安度下半生就可以了。
没办法,豫州夹在南北之间,张遇年纪也不小了,已经到了知天命之年。
豫州的天命不是投降北方,就是归附南方。
不过许昌献出去了,朝廷的封赏却一直没下来。
而数之前,北方传来消息,姚弋仲一块土地没献,却被封为使持节、车骑大将军、六夷大都督、大单于、都督江淮诸军事、开府仪同三司,高陵郡公。
一系列的衔让
眼花缭
。
就连姚襄都被晋封为平北将军、并州都督,即丘县公……
两边一对比,张遇的心可想而知。
他生谨慎,倒也能忍耐,但他的部下一个个却眼红起来。
“使君对朝廷推心置腹,朝廷却如此待使君,令心寒!”养子王宁道。
“近军中民间都在传扬当年苏峻、祖约之事,使君莫非不知?”新招募的幕僚翟景眼闪闪烁烁。
苏峻、祖约当年比张遇还忠心,为江东抛颅洒热血。
协助平定了王敦之,但江东如何对他们的?那些士家门阀惧怕他们来分一杯羹,生生
反了二
……
“我等已经归顺朝廷,岂可背信弃义?”张遇尽力安抚众。
“非是我等不仁不义,而是朝廷不公!”
张遇荣华富贵享受过了,部下们却没有。
“汝等意欲何为?”张遇带了大半辈子的兵,自然知道部下心中所想。
一味的弹压,只会令士族心中的怨气越来越大。
“使君手握五万健卒,数十万百姓,何必受这鸟气,慕容氏、苻氏、兖州何处去不得?”
众眼睛里跳动着幽光。
张遇想归降江东,他们却不想。
沉吟片刻后,张遇道:“待某再会一会安西将军,探一探他的风,然后行事,你等各自准备。”
“唯!”众拱手。
未归顺之前,谢尚对张遇礼敬有加,但归顺之后,谢尚就换了一副嘴脸。
论地位,一个是安西将军,一个是豫州牧、一方诸侯。
两见面,地位却反了过来,谢尚因张遇非士族出身,一直不冷不热。
“近军中流言四起,不知朝廷如何安置我豫州将士?”张遇客客气气。
谢尚却眼皮都懒得抬一下,“荀子有言:流丸止于瓯臾,流言止于智者。约束部众,乃张使君内之事。”
“朝廷册封姚弋仲父子,不知将军可知?”张遇耐着子换了个话题。
谢尚拱手向南,“朝廷诸公决议,非你我所能评断,张使君忠心为国,何必在意些许封赏?事成之后,朝廷不会忘记使君功劳。”
话说的好听,但就是没有实质的东西。
张遇脸色沉下去了,从谢尚的态度不难看出,江东朝廷根本就没把豫州当一回事。
“张使君若无其他事,早些歇息,明一早,将起行至洛阳,朝廷封赏,殷都督自有公允。”谢尚眼掠过一丝鄙夷,居高临下的表
仿佛是在施舍。
一介流民帅还是北国叛将,出身名门的谢尚自然不齿与之结。
能他眼的只能是名士、士族。
恰好,张遇两样都不占。
谢尚的态度,其实就是江东朝廷对待张遇的态度。
尽管他已经在克制,但眼中还是时不时的露出来。
张遇心思沉,岂会看不出来?
“将军早些歇息,晚上风凉,多盖些锦裘。”张遇脸上的沉消失不见,语气越发温和。
“恕不远送。”谢尚感觉有些不对。
幕僚和部将警觉道:“张遇前倨而后恭,必无好意,自古受降如皆斩,不可疏忽大义。”
谢尚然其言,令晋军披甲枕戈而眠,小心戒备。
不过这一晚营外除了几道孤魂一般的影子窥望,什么都没有,见晋军严阵以待,那些影子也就散去了。
lt;dv style=“text-lgn:center;“gt;
lt;scrptgt;red_x();lt;/scrptgt;【回家的路:WWw.01BZ.cc 收藏不迷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