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8节(2/3)
奖,为士族豪强树一个典范。
薛氏屹立河东几十年,不依附胡,其志可嘉。
比起跟石虎联姻的崔、柳、裴等士族,薛氏有骨气的多。
“薛氏本为河东大族,今封其为并州刺史,似乎略有不妥……”崔宏劝谏道。
薛强是王猛的铁杆,他走上大梁的政治舞台,无疑对关东传统士族影响极大。
晋朝时,因薛氏一支来自蜀中,被中原士族鄙称为蜀薛、蛮薛,拒与他们流……
这么多年过去了,地域歧视依旧无法避免。
“如今的并州非当年之并州,夷多夏少,薛氏夹在诸夷之间,正须他们抵御胡。”李跃一眼看穿崔宏心思。
任何事物都有两面,士族豪强也并非一无是处,他们在北方,收救了不少百姓,也算保持了华夏文明的火种。
薛氏在河东、并州势力极大,已经是半格局半独立的状态。
还不如先将他们笼络住,有王猛在,薛氏就是一把捅向氐秦的利刃。
崔宏眼珠子一转,“此战丢了河套、定襄、云中,以及上庸三郡、……朝中颇有微词。”
李跃笑里藏刀,“哦?谁若是有微词,下一次朕让他上,事成,朕加封他为录尚书事、左右将军,事若不成,夷灭三族。”
氐秦不是泥捏的,这一战兵猛将尽出,王猛看似坐镇太原按兵不动,实则起到了关键
的作用。
整个大梁,除了李跃,也只有他能挡住氐秦倾国而出三路而进。
换其他,早就丢盔卸甲了。
也正是因为他轻松守住了西线,所以让其他产生了我上我也行的错觉。
不在第一线,绝不会知道其中的暗斗之激烈。
真按那些说的,只要王猛大军一离开太原,去救援河套或者南阳,西线就会全线崩溃。
不在其中,根本不能理解底下的惊涛骇。
战略需要取舍。
河套加上庸三郡都是边角料,苻坚喜欢,拿去便是,只要他守得住。
“王景略有大功,此事无需再议!”李跃直接一锤定音。
“陛下英明。”崔宏恭顺的拱手。
第五百六十七章 三物
“陛下并吞燕国,威扬于四海,小侄虽在关中,感惶恐,前者河套、上庸、南阳有流民作
,小侄率军出关平之,绝无与大梁争锋之意,今辽东既平,当南向江东,清除司马氏之残秽也,州沉沦苍生倒悬,皆在司马氏也,陛下若出兵江淮,小侄亦出蜀中,东西夹击,何愁残晋不灭也!”
看完苻坚送来的奏书,李跃不禁再次感叹苻坚脸皮之厚。
西线秦军加起来都快十万,两边杀的眼珠子都红了,居然轻飘飘的一句帮助梁国平……
“如此一说,朕岂不是还要谢谢他?”李跃被逗笑了。
“苻坚乃祸水南引之计也,我军攻晋,秦国渔翁得利。”连卢青都看出来了。
“虽是如此,不过他有一句话没有说错,华夏沉沦,皆司马氏之过也!”
没有司马家的八王之,就不会有五胡
华。
如今形势,天下三分,灭其一国,剩下一国难以存续。
从任何方面看,灭晋都要比灭秦轻松一些。
苍蝇不叮无缝的蛋,晋室矛盾要远远大于氐秦,北方流亡士族与江东本土士族之间的矛盾便不可调和,还有君弱臣强的格局,每隔几年便是权臣崛起……
“司马氏之罪,罄竹难书,然则,江东君臣素无大志,进攻不足,防守有余。”崔宏拱手道。
“朕岂会中计?诸位多虑了,梁秦势同水火,不死不休。”李跃也就想想而已,除非桓温现在就篡位称帝,江东自己崩了,否则永远都要排在氐秦后面。
桓温这一向犹犹豫豫的,有贼心而无狗胆,不然现在天下绝不会是现在局面。
不过苻坚这次送来的几个胡姬倒是不错,肤若凝脂,身材婀娜多姿,该大的地方大,该小的地方小……
动不动就送美过来,让
实在招架不住。
好在李跃一向不好色,让亲卫送她们回邺宫。
“回信给苻坚,真若惶恐,就归还河套、上庸,赔偿此次大战的损失,再去信给拓跋什翼健,让他滚回漠北,或者自缚邺城请罪,朕留他一命。”
拓跋什翼健时不时的窜出来捅刀,实在让恼火。
这家伙虽然志大才疏,但子孙却出了几个物,中土三国鼎立,代国坐山观虎斗。
所以历史上拓跋家成为最后的胜利者。
拓跋家在代郡经营了近百年,吸收了不少中原士,已经不同于传统游牧民族。
崔宏道:“只怕此……不识时务。”
“那就看他聪不聪明,真以为靠上了苻坚,就能与朕相抗么?”
拓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