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1节(2/2)
梁国几十万大军南征,却按兵不动,让海贼和吴会豪强联手,其意图再明显不过。
毕竟梁国已经不是第一次这么了,对付士族豪强,从不会手下留
。
而且现在的梁国,江东士族也很难融其中。
“谢令君,王丞相有要事相商。”院外有禀报道。
“吾速速就来。”谢安脸上的伤感一闪而逝,恢复从容淡定,拍拍谢瑶的肩膀,“去吧。”
谢瑶双膝跪地,狠狠磕了几个响,然后
也不回的离去了。
谢安收拾一番,乘坐牛车慢悠悠的赶到朝堂。
司马昱、王彪之、王坦之、荀籍、褚歆等一众士族早已等待多时。
国家亡近在眼前,几
却并无多少伤感之意。
王坦之色轻松道:“哼,此次桓温必败无疑,南北一统,无论如何,大梁离不开我们士族治理天下。”
这话其实也没说错。
崔卢刘郑薛裴柳卫等关东士族还不是在梁国好端端的,或为宰辅,或为刺史,或为督将……
每个开国君主,都在抑制豪强,打压士族,但结果还不是和士族融为一体?
光武帝、魏武帝无不如此。
这原本就是士族的时代。
“我等准备归降大梁,迎王师建康,安石意下如何?”王彪之望着谢安。
谢安早已成为他们的主心骨。
没有谢安的斡旋,桓温的楚国不会与晋室完成无缝衔接。
谢安摇道:“诸位莫要忘了,陛下留了五千荆州
锐守城,诸位一旦归降,这五千
锐便是五千把屠刀!”
荀籍道:“我等部曲凑在一起,足有两万,何惧他五千
军?”
一向温和的谢安脸色一变,“陛下在前方征战,我等在后投降,此不忠不义之举,请恕在下不奉陪,且前方战事未明,陛下手握数万大军,有水军之助,未必没有一战之力。”
“令君何必诓我等?汝侄谢玄已经归顺大梁,升平东将军,正率数万大军水陆并进!”王坦之不满道。
梁国重用谢玄,连桓秘都善待,给了这些士族们一种幻觉。
一种梁国终究离不开他们的幻觉。
“此等逆子已被在下逐出谢家,今只有一言在此,陛下手握数万大军,诸位叛
,陛下立即回返,试问诸位何以抵挡?”
建康离濡须并不远,而且石城、历阳、牛渎等江南要塞都在桓温控制之下。
一旦建康叛,桓温三两
就杀回。
众色皆是一震,万万没想到这一节。
谢安见众哑
无言,继续道:“梁军还未兵临城下,我等就归降,岂非妄自菲薄?”
要投降也要等别来了再说,梁国都没慌,他们急着赶着迎上去,等于是自轻自贱,完全没有士族以往的矜持与尊贵。
“嗯,也罢,等桓温兵败,王师兵临城下再论此事不迟!”褚歆点道。
第七百三十八章 小战
濡须前线难得的安宁了几。
之前连续数猛攻无果,桓温索
休整士卒。
“有长江天堑在,诸军不必多虑,当年赤壁一败,天下三分,如今梁国虽强,若能败之,南北均分之局可成,朕在此立誓,如能击梁军,当与诸位平分天下!”
军议上,桓温振振有词,慷慨激昂。
别的不说,桓温对部下还算不错,荆州军在江东胡作非为,从上到下都发了一笔横财,对桓温感激涕零。
魏晋士卒将领之间,都有身依附关系,不少将领其实就是桓家的部曲。
二十年的积威犹在,还是有不少愿意跟着他一条道走到黑。
“愿为陛下效死!”诸将慨然道。
“哈哈哈,大善,梁贼水军不力,诸位若能助朕击贼军先锋,则梁军之势可去一半!”桓温继续鼓动着军心。
别看梁啸、邓遐在濡须耀武扬威,实则攻势不足,一座濡须城足以挡住他们。
况且濡须之后还有长江。
江东最锐的一支水军一直捏在桓温手上。
“死战!”
将领们狂热呼喊着。
如果挡住了梁军,他们就是楚国的勋贵,这种诱惑力不可谓不大。
lt;dv style=“text-lgn:center;“gt;
lt;scrptgt;red_x();lt;/scrptgt;【回家的路:WWw.01BZ.cc 收藏不迷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