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节(2/3)
竟哪国还没几个宗师呢?
整天想着刺杀来刺杀去,那就谁都别想好过,差不多也就得了。
墨丘和墨者的期望,其实是凭借他们的存在和努力,能够减少一些大月境内完全没有反抗的平民百姓们,能够少受到一些不必要的虐杀,给百姓留下一点点活路而已。
仅此便需要豁出命去。
至于终止战争?
没敢说这样的大话,再来一个墨丘也不行。
无论如何,墨丘的事迹都已经在大月境内传颂开来。
哪怕庙堂明面上百般打压,也完全压制不住,反而扩散的更为快速。
直到有一句话以极快的速度风传开来。
【天不生墨丘,万古如长夜!】
此言一出,墨丘立刻晋升为救苦救难的当世圣。
陷到灾殃之中的百姓,迫切的需要一个救星,一个希望。
而墨丘的事迹和努力,又给他们看到了希望。
这天下间,还是有在乎他们,愿意为他们去拼命的!
弑帝之后,墨丘的名望非但没有折损,反而因为宰掉大青指挥使,真正的名扬天下,各方皆知。
即将被水淹没脑袋的,听闻他的事迹,便像是抓到了一株救命稻
。
期望着墨家的能够从天而降,拯救他们脱离苦海。
诛杀大青指挥使的一战,让墨者损失颇大,早已不足三千之数。
还好亦是有仰慕墨丘之名的,赶往羽州想要成为一名新的墨者,执墨家之义,替天行道!
而这个时候,已经开始在间称圣的墨丘在做什么呢?
他在带着墨者守城。
是的,没错。
如此好的机会,这么大的名望,他既不去争抢地盘,也不去屠杀富户,更没有想过要振臂一呼,改天换地。
墨丘带着墨者在羽州最前线的城池之中,参与到了与四国联军的最直接的对抗中去。
正如他曾经说过的那样。
这个世界上,想要成就一番大事的太多了些。
道义要谁去守护呢?
天下无,自丘而始!
这位大月的号通缉犯,在皇室的眼中名义上比黄朝和白莲教主更该死的
,带着一群愿意追随他的傻子,以自己的方式来庇佑着大月的国民。
不去争坐龙阁,亦不图谋大宝,从始至终,墨丘只为百姓做事。
天下苍生啊,说来是个很大的词。
可放眼到某一地去,用真实的目光去打量,便能看到那是无数活生生的生命。
在那血战场的背后,还有着相隔千里之外看似毫不相
的百姓正在生活着,且时时刻刻因前线的战事而受到影响。
所以他去了,不再需要什么别的理由,也不去思考什么名利,就是这么简单。
当然,皇室也并没有在这种时候继续去找墨丘的麻烦。
一个黄朝一个白莲教主就足够庙堂去疼了,若是
的墨丘再振臂一呼,那不如仔细思考一下皇陵现在才开始建是不是太晚了些。
羽州、扬州、豫州,三线战事短时间内彻底陷到了僵持之中,胜负不会那么快就分出来,这将是一场旷
持久的拉锯战。
外界的局势越发激烈,顾家小院倒是一如往常。
时间在不断的向着前方推进,这里却还是那般平和的模样,没有丝毫的变化。
这一天顾担收到了一个包裹。
是墨丘寄过来的,打开一看是一本书,字迹略显的有些潦。
“备城门?”
收到包裹的顾担将书给看了一遍。
这本书里汇聚了墨丘根据古往今来的战事中最好的守城之法,并且在实践之中加以改良、创新,因地制宜。
其用词极端严谨,堪称手把手的教学,不仅有如何防备敌军的进攻,还有城池内的都应该做些什么,尽数都写了上去。
比如其中一段:
【城上之备:渠谵、藉车、行栈、行楼、颉皋、连梃、长斧、长椎、长兹、距、飞冲、县、批屈。楼五十步一,堞下为爵,三尺而一为薪皋,二围,长四尺半,必有洁。瓦石重二升以上,上城上。沙,五十步一积。灶置铁鐟焉,与沙同处。木大二围,长丈二尺以上,善耿其本,名曰长从,五十步三十。木桥长三丈,毋下五十。复使卒急为垒壁,以盖瓦复之。用瓦木罂,容十升以上者,五十步而十,盛水且用之。五十二者十步而二。】
如这样的段落比比皆是,事无巨细!
便是全然不懂得守城之,得到这本书都该明白如何做,怎么去做。
这本书通篇尽是守城之法,可以说将城池攻防之术研究到了堪称极致的地步,通篇考虑的都是如何利用高城池,在劣势的
况下以抵御敌
的进攻,保护自己的国家。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