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0节(2/3)

柳清明先是轻轻点,随即说道:“杂岁岁枯荣,年年新生,传承有序,便是野火煅烧也仍能生长,又何尝不是呢?

烧不掉的杂,终将被烈火锻造的更加强盛,就如这夏朝。

我一路走来,见过的凡俗王朝不少,战比比皆是,国家亡者不知几何,百姓流离失所,白骨横陈于野。

可这夏朝同在一处天地中,却全然是另一番光景。既无战,亦无饥荒,百姓富足,生活安康。难道这夏朝比之其余国度,还能算是杂么?亦如经历了野火后的参天大树也!

视之如杂,则万物蒙尘,不显其华,实非修行之道。”

“柳师兄所言甚是。”

司明冠点,微笑,却没有再继续这个话题说下去。

这夏朝何尝不像是仙道中的柳师兄,而其他国度,又何尝不像是他呢?

同处一片天地,境遇却是全然不同!

怪其他国度不努力,还是说夏朝太努力了呢?

不好说啊,不好说。

他不是不想有激流勇进之心,而是两百余年的岁月,无数次的努力之下,早已明晰自身乃是朽木的事实。

华章盛典,万国来朝这种事,可不是一个的努力就有用的。

这里也仅有一个夏朝,可处处皆是战的国度。

柳清明志存高远,所以欣赏夏朝。

可他所看到的,却是其余国度兴衰灭亡之下,对自身的警醒。

谁都没有错,只能怪他的天资不够,不便硬凑。

老虎当然可以怜悯老鼠,但一点也不妨碍老虎吃的时候。

老鼠能有点腥味尝一尝,就足以偷着乐了。

不同之,自是有不同的生存之道,纵使处在一地,同一片天空之下,亦是有所不同。

待得酒足饭饱之后,司明冠起身道:“柳师兄是要暂且休憩几,还是先去看看夏朝的阵法?”

“既是来了这里,先待些时也是无妨。”

柳清明相当随意的说道:“数年之后,天地还会再有大变化。如今暂且择一安逸顺心之地等待,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司明冠眼前一亮,看来柳师兄的确对夏朝颇有几分好感,那些寻常灵珍,也的确不被这位杰看在眼中,要争夺的,是更大的造化,“既是如此,我便向您引荐夏皇?”

“我倒是的确想与夏皇见上一见。”

柳清明微微点,“既能在此世中独立世外,这夏朝定是能辈出,百载努力。师尊曾言,万物皆是修行。若能从中取其真味,当是一份不小的收获。”

……

一处偏僻的宫殿。

启志帝与柳清明会面。

相谈甚欢。

从白天畅聊到黑夜,又让侍者点上烛火,秉烛夜谈。

不时还有会端上来几本书籍。

便是启志帝自己都没有想到,这些修行者中,竟真有对夏朝历史感兴趣的

而论起对夏朝历史的了解,除了顾先生之外,他说第二,没敢说第一。

许多不为知的隐秘细节,夏皇都能拿出佐证,与在野之言论自然不同,但却别有一番风味。

听的柳清明是连连点,时而一声叹息。

夏朝百余年历史,真要细细讲述一番,一时间自然是不够的,可讲清楚大致脉络,那自然是毫无问题。

当启志帝说到前些年,法家领袖商的离世之时,纵是柳清明都忍不住遗憾的说道:“恨不能早来十余年,与那般杰会面。恨不能早来百余年,与那墨子、荀子、禽子等把酒话天下。”

之间,许多的心绪是共通的。

虽然那些只是凡俗中顶天立地的豪杰、圣,但既能让欣赏,便自有其价值。

这种在短时间内,通晓凡尘绝顶物一生光辉的魅力,的确无与伦比,恨不得让并肩而立之。

正所谓见贤思齐焉,正是此理。

“往事虽已做古,但夏朝史书,永远都留下了他们的名讳。夏朝能有今,也离不开他们的努力。身为夏皇,吾亦是受其感召,不敢有片刻松懈。”

启志帝总结道。

“夏朝倒是的确对得起前之努力。从墨子提出的民之三患,再到夏朝如今之兴盛面貌。若墨子在天有灵,想必也定是十分欣慰。”

柳清明颇为感慨的说道。

“在天有灵?敢问柳仙师,您即是仙道中,天下间是否存在间、黄泉?死去的,能否在另一地相会?”

提及此事,启志帝相当好的问道。

间、黄泉路,这些东西在民间一直有着不小的影响力。

但究竟是不是真的,那就只有死知道了。

可积德的说法,也一直流传了下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地址发布邮箱:Ltxsba@gmail.com 发送任意邮件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