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节(2/3)

都需盯着北边元余孽才是。”

“此时言南疆之事,还为时尚早。”

“追随父皇南征北战的军中老卒,如今都上了年岁,连连北征,将士们辛劳了。百姓负担北征军需,亦是艰辛。”

“便是南边有一年三熟之地,征伐、开垦,亦要良多年景光。待北边平定,边地安歇,将士卸甲,新老替。届时,百姓也当缓气,户中有余粮。”

此番言论,朱标满怀辛酸,几如设身处地,去为那些征战疆场的将士、耕种南山之下的百姓去着想。

只是说到这里,朱标却是忽的目光一凝,有赫赫虎威森严。

他的眼也隐隐透露着杀气:“待到那时,我大明国富民强,兵强马壮。方可为后世子孙,打下一个大大的大明朝!”

大明朝的皇太子,从来不是一个只知仁义的太子。

杀伐,在朱标的身上,同样不少。

朱元璋则是眼前一亮,太子才是最像自己的种!

“好!”

“咱爷俩就为儿孙,打下一个大大的大明朝!”

第三十六章 锦衣卫蒋瓛

朱标默默的笑着。

老爷子便是这样的恨分明,样样都放在脸上,从不假以颜色。

他说要为后世子孙打下一个大大的江山,必然是会去做的。

朱标幽幽开:“听闻,允熥对南边那一年三熟之地,很是热切?”

说热切已经是太子收敛的说法了,若是按照回来的太监告知,该说朱允熥恨不得现在就领兵去攻下那块地方。

朱元璋点点,脸上是装不下的笑容:“这孩子有见识,这些年不曾出过远门,却能知晓那般多的事,热切些也是理之中。属实难能可贵,更替咱长脸了!”

此刻,这位大明开国皇帝的色,就如同当年那太平乡孤庄村里的农家老一般,对自己膝下子孙,是说不尽的满意。

如今的朱标已经渐渐习惯了老爷子,只要一提起朱允熥便会露出这幅表了。

他稍作沉思,低声开:“若说如今我大明被元余孽牵扯,不得不接连起兵北征讨伐。但南边既然有那等一年三熟的地方,是否该让先去看看?”

世上就从来没有一代打江山,二代坐江山的道理。

在朱标看来,大明朝若是一代打江山,二代垂拱而治,那便是步后退的局面。

不进则退,天下万事万物,莫不如此。

朱元璋颔首点:“是该派去看一看,南边有这般好的地方,又是……又是咱中原故土,咱家坐了中原,怎么能让故土流离在外。”

朱标不由轻笑出声,被朱元璋那由着朱允熥而来的故土之说给逗笑了。

笑过之后,他低声道:“那传旨让大哥派了手过去看看?他离着那边近。”

“英儿?”朱元璋不由唤出声来,却是转道:“英儿也有两年没回应天了吧。”

朱元璋中的英儿,便是如今的西平侯沐英,也是朱元璋当年和马皇后养在身边的义子。

早年间不过八岁的沐英,到了朱元璋身边,便开始学习文字、练兵法。大一些就跟着他攻伐征战,逐渐在军中升迁。

自洪武十四年,沐英与傅友德、蓝玉率兵三十万征讨云南,平定之后,他便一直留守坐镇云南。

朱标不假思索道:“大哥是洪武二十二年回来的。”

“咱……”朱元璋迟疑起来,终是摇摇:“拟旨吧,让他派了去南边看看,看仔细了,回写好信送回来给咱瞧瞧。”

“哎!”朱标脸上一喜,老爷子让自己拟旨,大抵也有着让自己夹带一份家书的意思。

他和沐英是自小长到大的,自己他当了太子观政参政,沐英也开始坐镇云南,两之间大抵要好几年才能见上一面。

大约是真的上了年纪,在太子提到沐英之后,朱元璋便沉默了下来。

朱标则是在一旁拟旨,夹带着写一封家书送到云南给沐英。

这时。

殿内脚步不露的走过来一

飞鱼服。

绣春刀。

面相暗带杀气,略有些浑圆的脸,显得有些黑。

他走到了朱元璋身后,还未开,便被朱标发觉,抬看向这

锦衣卫指挥使蒋瓛(hun)!

自从锦衣卫第一任指挥使毛骧因胡惟庸案坐罪赐死之后,锦衣卫便由蒋瓛执掌。

他的到来……

朱标眉不由皱起。

即便他清楚锦衣卫的作用,但仍不喜欢这个监察百官家中之事的机构。

不过蒋瓛出现,必定是涉及朝堂。

朱标正欲起身避开,蒋瓛已经笑着脸看向了他。

随后开道:“陛下,皇孙那边业已下了课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地址发布邮箱:Ltxsba@gmail.com 发送任意邮件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