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武林大会(4/6)

是道家敕勒之术,这就和丁老前辈(邵南山之父)二人,亲自送上白鹤观,交与先师收执……”

口气微顿,紧接着道:“但没想到事隔五十年,却有人传出江湖,把“风雷宝笈”说成昆仑派的武功秘笈,才引起各方瞩目,也引起了一场轩然大波,如果再延续下去,只怕还会引发更大的乱子。因此经由武功门邵道长共同研商的结果,并征得各位道兄的同意,才举行今日这一大会,希望藉今日之会,可以澄清此一谣言……”台下来宾这时不由得起了一阵窃窃私议。

松阳子并没理他们,只是微微一笑,右手朝身后招了一下,立即有一名道童手捧一个黄布包袱,走了上来。另有两个灰衣道士随着走上,把放在中间的一张案桌,扛到台前,然后退下。松阳子从道童手中接过黄布包袱,放到案上,随手打开包袱,把黄布交与身旁的道童。道童双手接过,躬身退下。

现在案上放着的是一个

黑黝黝的木盒,松阳子打开盒盖,从盒中取出两本厚厚的书本,放到案上,才抬头道:“这两册就是在雷岭武德堂后进一棵老桂树下出土的昆仑“风雷宝笈”,其中所载尽是符咒敕勒之术,绝非什么武功秘笈,诸位来宾,均可上台来翻阅,不过人数不宜拥挤,要参阅的人,可以依次由第一排第一桌的来宾开始,好了,现在就请要看的人上台。”说完,打了一个稽首,便自退到原来的椅子上落坐。

古灵子没待他说完,已经当先站起,洪笑道:“老夫正有此意。”

飞身跃登台上,目光注处,那两册“风雷宝笈”,锦绫裱装,业已发黄,形式甚古,一望而知少说也是一二百年以上之物,上书“风雷宝笈”四个篆字,翻开首页,有“昆仑弟子姜维岳恭录”字样。姜维岳正是昔年昆仑派第一高手人称伏魔真人的姜真人

古灵子不觉怦然心动,但一直翻下去,阅读一遍,上册所载均是道士作法用的设坛步斗之类的事,下册则全是符咒,果然与武学无关,心中还是不信,仔细翻阅,确非后人伪造,只好默默退下。众人之中,有古灵子领了头,就有人相继上台,有些人纵然不是为了武功秘笈,但既然来了,总要参观一下如今传遍江湖的“风雷宝笈”。因此台下来宾,几乎每个人都想上台去一看究竟,随着古灵子的下台,大家就排队上台,共同观看。

古灵子回到座上,鄢茂元立即问道:“古门主,你看过了觉得如何?”

古灵子嘿然道:“看来风雷宝笈确是道家敕勒之术,是手抄本,少说也有一二百年了。”

鄢茂元道:“道兄这么说,自然不会错了,只不知道兄可曾仔细察看,最后几页,是否有被人撕去的痕迹?”

古灵子微嘿一声道:“兄弟早就想到这一点,但此书已十分陈旧,就算有人把它撕去一二页,也未必看得出来。”

鄢茂元哼道:“如若其中没有记载武学,松阳子调教出来的徒弟,会连你我都不是他的对手吗?”

古灵子一怔道:“但松阳子自己何以……”

鄢茂元压低声音道:“也许此类武功,必须童子才能练习。”

古灵子憬然点头道:“道兄说得不错。”两人低声交谈,旁人自然不会去注意他们。

观看宝笈的人,鱼贯上台,鱼贯而下,不消半个时辰,大家都已上去看过。这时白发如银,白髯飘胸的东海采荠叟登上台去,他是最后一个登台观看宝笈的人,等他翻阅过两册宝笈之后,掩上书本,目光环顾台下,含笑说道:“诸位与会

的来宾,大概全已翻过这两册“风雷宝笈”了,松阳道友方才说的不错,这两册书中所载,确实全是道家敕勒之术,与武功无关。

江湖上何以会把它说成武功秘笈呢?老朽认为这是因为这两册书出自昆仑派的缘故,昆仑派在一二百年以前,以武功著称于世,而且绝世武学又失传很久,因此“风雷宝笈”出土,大家就理所当然的把它视为武功秘笈了,如今大家都看过了,江湖谣传也不攻自破。”

他目光环视,口气略顿,又道:“老朽今天也是来宾身份,所以最后一个上台,就是要代表来宾,向松阳道友以及今天具名邀请咱们的其他七位道兄深致谢忱,今天这一大会,不但消除了江湖同道的疑问,也可以在无形中消敉一场觊觎宝笈可能会引起的干戈,谢谢主人,也谢谢大家,谢谢,谢谢。”

人年已九十有三,但随口说来,声音洪亮,全场的人,都听得清清楚楚。他话声一落,台下立时响起一阵如雷掌声。几位主人也一起站了起来,拱手答礼,恭送采荠叟从台上走下,松阳子把两册“风雷宝笈”放入木匣之中,仍用黄布包好,交给身侧道童,另外两名灰道士不待吩咐,就把案桌抬走。

松阳子站在台前,并未退下,略为整了整喉咙,朝台下打了个稽首,朗声道:“方才贫道曾向与会的各位报告过,今天这一大会,虽是武林同道三年一次的联谊聚会,但有两件大事,要向各位来宾报告,第一件事,方才已经由诸位来宾上台亲自翻阅,澄清谣言,贫道现在要向各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地址发布邮箱:Ltxsba@gmail.com 发送任意邮件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