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传说(3/5)
“也许是后,也许……他就是他。”武翩跹轻语,眸底萦绕着一缕化不开的迷雾。
黎姑姑满面讶色。
“但先天太玄的的确确就在他身上。”武翩跹道。
“难怪总觉得他的眼神如此熟悉,难怪北溟玄数能上手得那样快……”黎姑姑叹息般道。
“玄狐来龙去脉的奥秘,怕是永远都没有能够弄得明白……但‘玄狐惟一’之说由来已久,且是出自一位大先圣之
,因此极有可能他就是他!”武翩跹轻声道。发布页LtXsfB点¢○㎡
“少主已拿定主意一定要去?”
黎姑姑道。
“我要找到大王的首级,并将他从那里带出来,以了结他万千年来所受的身首分离之苦。”武翩跹沉声道,“我有种预感,倘再晚去一点,便要永远迟了。”
“那么……少主打算带他一起进去?”黎姑姑道。
武翩跹没有吭声,似极犹豫般凝眸远方,许久之后,有些无力地闭起了眼。
这终于到了卫国公扈鉴堂回京之时。
宰相汤国璋受命,带领吏部尚书楚琮泉、户部尚书李翰馥、礼部尚书蔡渊涣、兵部尚书阚勋、刑部尚书阁洛俨、工部尚书朱仁俭、骠骑大将军唐凤山、左光禄大夫宋彦明、太常寺卿林寿柏……等文武百臣出城十里迎候。待接着卫国公一班北征将帅,也不玉京城,便即簇拥而行,浩浩
地往迷楼来觐见天子。
这一路花果相迎旌旗云涌,百官朝服整齐,将士衣甲鲜明,真个无比之威武风光。
小玄顶戴通天冠,身着九章衮龙袍,戴着七绝覆,端坐于天武殿中,面上宁定,心底却是惴惴不安。
过不多时,有当驾官来报,曰宰相率众臣已接卫国公到了,正在殿外候旨。
小玄道:“宣。”
旋闻钟鼓齐鸣,文武百臣拥着卫国公踏殿中,齐至丹墀俯伏叩拜,山呼万岁声震殿宇。
小玄定睛望去,见那卫国公扈鉴堂面若红,目似虎睛,海下乌髯垂胸,两道浓眉挑鬓,顶戴宝云金焰冠,身穿大红袍,腰悬紫金锏,体魄雄魁,立在那里,便是不怒自威霸气四迸。
“这老儿竟带兵器上殿!腰那根棍子,定是老皇帝赐的八宝紫金锏吧……”他暗皱了下眉,清了清嗓子,按前些
皇后所教,朗声道:“国公不辞艰辛,为皇朝远征北境,今大胜而归,着实令朕心怀甚慰,值当庆贺!”
卫国公奉笏叩拜,声如洪钟道:“臣久沐君恩,长存报国之心,奉敕提师征北,不过尽绵薄之力,纵千里风霜万里尘土,亦未敢片刻懈怠,今得平定北境,实托万岁之洪福,臣不敢居功!”
“这便是皇后那权倾朝野的老子了!果然厉害,眼睛只这么稍稍一抬,怎就瞪得小爷心慌意?”小玄见他双目炯炯,心中
跳,又道:“如今各地作
,烽烟又起,幸得国公归来,正可为朕分忧解难!”
汤国璋在旁笑道:“万岁尽可宽怀,国公今归来,一切迎刃可解!”
两边文武纷纷欢颜应和。
“看来这些臣子都惧怕老子,竟然当着朕的面大拍马
!”小玄
心忖。
孰料卫国公竟道:“今山河颠簸,社稷狼藉,非一时之疾,如何收拾整冶,尚须痛下功夫从长计议!”
小玄见他虽然神色恭敬,言词却颇含犀利,心中暗凛:“这老的话什么意思,是在给朕来个下马威么?”
君臣见罢,宫流水排上筵席,小玄遂按仪程同众臣
席,为久征归来的卫国公接风洗尘。
君臣在殿中把盏言欢。
宴上,小玄见卫国公与别个臣子谈笑风生和蔼有加,对自己这个九五之尊却是不冷不热不咸不淡,言语甚少,心中愈发笃定:“这老儿根本不把朕放眼里啊,定是说书中那欺君罔上的大
臣!”
忽有提起南方局势,诸臣俱是面有忧色,纷纷向卫国公问计。兵部尚书阚勋曰:“今南方方逆兵锋甚急,据传三
一县,五
一城,其势甚至盖过南宫叛贼,今于诸路烽烟中忧患最钜!不知国公有何应对之策?”
卫国公泰然自若地放下酒盏,沉吟道:“目下局势纷,究竟是先平定北疆叛军,还是征讨大泽方逆,尚需仔细斟酌,再作区处。今三军久征方归,甚是疲惫,亦需整饬休养,诸公莫急。”
小玄如坐针毡,熬到了戌正时分,终才宴罢。
他心中烦闷,快步从天武殿出来,在众宫宦簇拥中上了驾辇,回到雍怡宫时,已是汗透里衣。
小玄进了屋,歪在椅上让珰儿侍候更衣,正长舒气,忽见邓斐飞步进来,报曰:“卫公国来了,已至禁止门待宣,欲要觐见万岁与娘娘!”
“这不刚刚才见过么!怎就又来了?”小玄吃了一惊,心中七上八下。
旋见皇后快步从里间出来,满面欢喜,朝他轻声喝道:“爹来了,还不快快把衣服穿好!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