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 理想主义的彩色外套剥去了,只留下灰色内衣(16/17)
,利用县委县政府的权力,替亲戚朋友谋点实惠。那时候,对于农村来说,最大的愿望,也就是农转非,解决城市户
。唐小舟有三个哥哥,一个姐姐一个妹妹。除了他和妹妹,其余的
,全都在农村。一家
都
望着扯着他的衣角跳农门呢。于是,唐小舟回到县里上串下跳,到处挖门路找关系。
也就是通过同学关系,他认识了刘凤民。刘凤民当时是县政府办公室副主任,也希望找到上面的关系并借此关系更上一层楼,自然对唐小舟十分热。可唐小舟毕竟是个小小的记者,
微言轻,县领导高高在上,对他
理不理。他忙乎了几大圈,见到的最大官,也就是刘凤民。过了几年,唐小舟在报社也没有混出个模样,似乎是越来越不受重用,再回到县里,就没有
愿意睬他了。刘凤民有一段时间和他的关系看上去不错,可自从由副主任升上了正主任,态度便有些变了。
有一年春节,唐小舟回高岚,自然要去拜访刘凤民。他在传达室给办公室打电话,说找刘主任。县里还没有程控通电话,家庭电话也不普及,县委办公室也只有一部电话,安在刘凤民办公室隔壁的文印室。文印室的打字员接了电话,便高声地叫,刘主任,电话。不久,又重复了一次,声音比较弱,应该是放下话筒走到门
喊的。有
应了一句什么,唐小舟没有听清,猜测应该是刘凤民问了一句,谁的电话。过了一会儿,打字员过来问,你是哪里?叫什么名字?那时还不强调政府的服务型职能,所有政府工作
员,都高高在上,态度很粗
。
唐小舟说,我姓唐,叫唐小舟,是江南报的。
听说是省党报的,打字员的语气客气了许多,说,哦,唐记者,请你稍等。过了一会儿,打字员回来说,刘主任不在办公室。
唐小舟明白了,刘凤民的地位不一样了,不再需要他这个无职无权又不受重视的小记者了。
从那以后,唐小舟和家乡官员的最后一丝联系断了,真正成了穷在闹市无问。
谁也没有想到,多年的媳真有熬成婆的那一
天,刘凤民熬成了县委书记,唐小舟竟然当了省委书记秘书。刘凤民不是不清楚,县里部的
事权,名义上掌握在市里,可实际上,县委书记和县长这两个
部,绝对掌握在省里。就算你在市里有强硬的靠山,可你盯准的位置,很可能被省里某个领导盯住了,结果你也只能是竹篮打水,一场欢喜一场空。刘凤民是高岚县土生土长的
部,就算他极其努力地在省里发展关系,那些关系,也隔了一层,何况,作为一名县委书记能抓住的关系,也就是厅级而已,想从县委书记位置再进一步,一个厅局级
部,说话是绝对没有分量的。
与那些厅局级部不同的是,唐小舟虽然只是一个处级
部,可他占有的位置特殊,资源优渥,只要他愿意,既可以让你通天,也可以让你接地。通天,自然是成为省委书记的朋友,接地嘛,市委属于地市级,只要市委书记赏识,提拔便指
可待。
此时,刘凤民大概后悔当初对他的冷漠了吧?
唐小舟当上省委书记秘书后,刘凤民立即给他打电话,又要登门拜访,又要叙旧。唐小舟其实很想不理他,甚至将他骂个狗血。转而一想,官场就是这么个现实之所,每个
的资源是有限的,每个
能够维持的
脉关系更是有限,你自己没有本事显山露水,没有本事把握机会,又怎么能怪别
待你太薄?尽管如此,若要对刘凤民非常热
,他还是过不了自己的感
关。
尽管唐小舟对刘凤民不热也不冷,刘凤民却极其积极主动,几乎每个月都要往公安厅唐小舟家里跑一趟,到了家里,唐小舟肯定不在,只是谷瑞丹接待他。刘凤民似乎知道唐小舟和谷瑞丹的关系很冷淡,到了家里之后,便用座机给唐小舟打个电话,说上几句话,表示并没有什么事,恰好来省城,过来看看。不仅如此,每个月,他还亲自跑一两趟唐家坳,去乡下拜望唐小舟的父母。
刘凤民去唐家,当然不是简单的拜访,每去一次,就解决一些具体问题。
唐小舟的姐夫有一个建筑队,在乡里接一些替农民建房子的活。农民房的造价低不说,都是乡里乡亲的,家说钱不够,先欠着,他们也不好说什么。几年下来,账面上的钱倒是赚了不少,真正能够拿到手的没有几个,到了春节,竟然连过年的钱都没有。刘凤民一出面,姐夫就接了县里两个花园小区的建筑工程。一般工程队接这类建筑工程,都是要自带资金的,你没有资金,
家看都不看你。姐夫的工程队,哪里有资金可带?在刘凤民的活动下,不仅没有带资,而且由开发商预付了部分工程款。
唐小舟的三哥唐小栗,属于乡下所说的能
,非常勤劳,
又聪明灵泛,几年努力,成了村里的致富能手。
唐小舟的家乡盛产板栗,是全国著名的板栗之乡,据说,当地种植板栗,有一千多年历史。当地最有名的特产,是板栗桂花羹。改革开放以后,县里要将当地打造成闻名全国的板栗之乡,号召家家户户种板栗。刚开始,由上面硬行摊派任务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