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邵氏历史(5/6)

所到之处,人人海,观者如云,十分壮观。

最令三哥和我难以忘怀的是,是那次在怡保一个橡胶村庄里的放映情景。

那天,由于汽车途中抛锚,加上天气突变,大雨滂沱,道路泥泞难行,耽误了到达放映点的时间。原定下午2点到达,结果迟至晚上7点。

谁知,纯朴善良的村民,早就冒雨等候多时。又是敲锣打鼓,又是燃放鞭炮,欢天喜地的热闹场面,像是迎接凯旋的英雄们-般。这个送上揩汗的毛巾,那个端上解渴的凉茶,还有的人忙不迭地帮着卸下机器设备……放映完毕,全村的男女老少依依不舍,把我们邵氏兄弟二人送了一程又一程。

这走村串巷的巡回放映,虽说搞活了经营,打开了市场,取得了效益,但其中的艰难困苦,重重险阻,却是一般人无法想象的。

马来亚属热带气候

,长年炎热,酷暑难熬。光是苍蝇肆虐、蚊虫猖獗的程度,就让人吃不消。我们邵氏兄弟整日里处在被蚊虫叮咬的环境里工作。每放映完一场电影,他俩身上都要被咬得大疱小疱,红肿不消,奇痒无比,苦不堪言。实在被咬得无可奈何,我们俩干脆穿着长衣长裤,把身上里得严严实实,以抵抗蚊蝇的袭击。三伏酷暑,那滋味可想而知。每次收工,我们俩都像从水里捞上来似的,浑身上下湿透,脱下的衣衫能拧出许许多多的汗水^某日,槟城的坎镇。我们兄弟正在这里放映电影。流火的7月,闷热异常。我因为连日疲劳,加上衣服不透气,渐渐地支撑不住了,终于出现虚脱倒在了放映场上浩淼苍茫的林莽,参天挺拔的热带树林,遮天蔽日,太阳只能射进一缕光线。

三哥和我,穿行在这荆棘丛生、人迹罕至的马六甲森林中。我们此行目的是为居住在林区的森林工人们放电影。没有大路,汽车开不进来。我们邵氏兄弟便肩挑手扛着放映机沿着崎岖小路,缓步前行。小路被密密匝匝的植物阻塞得不见缝隙,而且全是带剌的灌木与杂草。稍不留神,三哥的手背已被划得鲜血直流。我只得拔出尖刀,砍开荆棘与灌木。如此砍上一段,行走一程,反反复复,艰难前进……

突然,走在后面的三哥,只觉得脑后有一股冷风刮来,他感觉不对劲,扭头躲闪,只见一头花斑豹正张开血盆大口向他扑来,眼看三个就要没命……

说时迟,那时快。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只听到‘砰、砰’几声枪响,庞然大物花斑豹应声倒下,再也爬不起来……

是当地的土著猎人及时赶到,连续射击,打死了花斑豹,救了三哥的性命。

原来,森林工人们见我们邵氏兄弟久久不到,很不放心,遂派出几位本地猎人前去迎接。恰巧,半路上即碰上了惊心动魄的场面,他们立即出手相救,方解三哥于危难之中。倘若再来晚一点,后果不堪设想……”

邵逸夫此时说到这里,虽然几十年过去了,但还是有些心有余悸。

“惊魂甫定的三哥,立即投入紧张的放映工作。大难不死,必有后福。有了这次死里逃生的经历,我们邵氏兄弟愈益练就临危不惧的英雄胆识与强者勇气!

正当我们兄弟流浪经营之际,槟城首富王竟成热情相助,那个时候开始,我俩开始拥有自己的院线。经营‘新世界游乐场’掘得第一桶金,他们斥巨资展开收购戏院大战。

我们邵氏兄弟依靠着吉普赛大篷车式的流动作业,一步一个脚印地稳扎稳打。而这种原始积累却

非常行之有效,不久,我们的‘流动放映车’已增加至六部了。这期间,三哥又改回了他原来的本名邵仁枚。至于为什么改回名字,三哥一直都没告诉我。”

邵逸夫淡淡地说道。

“拥有院线之后,我们的事业进一步发展。1931年,我独自前住美国购买有声电影器材。在途中轮船触礁沉没,幸亏我的命大,老天爷还不想要我的命,落水后我抱着一小块木舢板,在茫茫的大海上飘泊一夜后终于给路过的船只救起,并从美国好莱坞买回所需的‘讲话机器’。32年,通过我们的努力终于在香港摄制完成第一部有声片【白金龙】,算是开创了中国电影从无声进入有声的新时代。经过我们几兄弟的不懈努力,到37年抗战前夕,整个家族在新加坡、马来西亚、爪哇、越南、婆罗州等东南亚各地已拥有电影院110多家和9家游乐场,并建立了完整的电影发行网,称雄东南亚影业市场。当时‘天一’影片公司在上海,邵氏兄弟公司在南洋,我们南北呼应,分工协作,共同打造属于邵氏家族的电影王国。”

“不过好景不长啊,37年小日本的野蛮入侵打乱了整个邵氏影业的发展进程。那时邵氏可以说是惨淡经营,艰难度日,后来更是难以为继,被迫关门大吉,阿阳,知道那时我的心情是怎么样的吗?一直到1945年抗战胜利后,正当盛年的我才再次有了再闯一番事业的念头。我想尽一切的办法,决心大干一场,以此来重振我们邵氏家业。我是57年才来到香港的,那时候的香港经济开始起飞。经过两年多的准备,邵氏兄弟(香港)有限公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地址发布邮箱:Ltxsba@gmail.com 发送任意邮件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