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床何忌骨肉亲(15-16)(10/14)

我觉得你长大了,该懂事了”,母亲忽然幽幽开口情绪沉重。

接着,“你学习情况我都不过问的,也帮不了什么。”“农村人大部分都在这样,看着小孩有得吃有得穿,没病没痛,不做坏事,算是差不多了”。   母亲说了几句,跟平日一样,我听就是了,没什么能回应的。只是她这么一说将我的欲火降温了不少,不可避免地有种将母子关系扳回正轨的感觉,亲子情愫变得浓郁。

“我错了,但又有什么办法呢……唉,我们没什么文化,不懂得教育孩子”   “更错在不应该嫁来广东,那时候不听自己阿妈话,没后悔药吃咯”母亲语气逐渐悲郁。但说实话,我内心没什么波澜,她经常说后悔嫁广东的,这不是与我的存在相悖吗,我肯定不认同不符合啊,当然我更不懂什么安慰。

不是我没良心,你能指望小孩子有什么共情能力吗,多少人三十岁了都学不会。未成年之前谁不是没心没肺的,只关顾自己感受,自己舒服才是第一要义。   突然,母亲换了一种淡漠的语气,“哼,你以为你爸很好么”。“他跟,没什么区别”。(

是名字代号,就不写出来了)

听到这,我内心受到了一点小小冲击。

因为这两人是我们村“臭名昭著”的,一个在城里发迹,然后包二奶;另一个则是接近于抛妻弃子,带了好几个不同的女人“登堂入室”,当着妻儿面。   好像说臭名昭著也不对,在猎奇八卦窥私中,似乎有种羡慕和认可的观点。谁小时候邻居中没几个包二奶的传奇人物呢,当然,二奶的孩子还是会被人非议的,被同龄人嘲笑捉弄。

这是改革开放大潮人心无序的时代缩影。90后的小时候,包二奶是个很常见的词。其实不止是发迹后抛弃糟糠,就连一文不名的社会闲散人员,都能“包到二奶”,毕竟,那时候大家都是贫瘠的,无论是物质上还是精神上。

受教育程度低,没自己的经济基础,思想还落后,女性自我意识沉沦,很容易沦落到彻底依附男性的牢笼,而且与当今拜金或追求美好生活不同,那时候的依附非常盲目,只顾眼前,没有未来的考量。这是意识上的原因。

另一面,则是社会环境铸就了。一是男的远离妻儿出外谋生,有了天然便利,没多少人能安守本分的;二是封建思想作怪,给了二奶一定的生存空间。这是不是很奇怪,二奶有违公序良俗应该人人喊打啊?不,二奶不自觉地迎合了三妻四妾的远古传统,一旦能生下儿子,更是在家族大家长眼中彻底洗白。不是吗,老一辈的管你是二奶还是三奶,能给家庭生下儿子,一切都好商量了。

时至今日,二奶现象依旧存在。只是,没那么“堂堂正正”了,至少社会舆论,是能淹死他们的,不管是男的还是女的。有时候你真的不知道社会风气是倒退了还是进步了,人们思想是开放了还是倒退了。

母亲突然将父亲将其二人相提并论,难道说父亲也是这种人,可我一点都没发现过啊。

我没有追问母亲,她自己就继续说了,“那时候在广州,他搞六合彩赚到钱就……呵,本事咯,他以为人家会赞他,有那么多女人”,这时的母亲已经有点咬牙切齿,深深不忿了。

“要不是因为你们两个(我跟我妹),我早就走了,用得着到今天”。   听母亲说这些,我说不出自己是什么感受,毕竟,在我认知里,是接纳过这种事的,从小的耳濡目染。不过发生在父亲身上,还是让我稚嫩的心灵有种奇怪的情绪。说不上怨恨,因为父亲又是非典型的,他没有抛妻弃子,而且这可能只是他人生的一段不光辉经历,短暂且几乎无人知晓,当然时至今日我都没问过母亲

是怎么知道的,我怕引起她的情感波涛,影响表面的父母关系;而父亲又对家里人很好,以当时农村的标准来说的话。加上我从小确实是沐浴在厚重的父爱之中的,从他对我学习的着紧和物质上用度的倾力支持。

父亲的形象在我内心一度割裂和陌生,但没有持续很久,毕竟在哪之后,他再无这方面的意思。

至于母亲没有就此发难,这没什么好说的,以她那时候的情况,那时候的年龄心智,又有传统思想的规训。如果换到今时今日性子愈发凌冽的母亲,很大可能会有家庭变故。

“加上我看在你爷爷人很好,其他家里人都很好的份上”,母亲又说了句,语气有一丝释怀。

我大概也能猜到,家里的其他人,在修护我父母关系上面,是做了努力的。   我倒是暗自庆幸,还好父亲没有给我搞出个同父异母的兄弟姐妹,不然我整个童年都得抬不起头,成为同龄人嗤笑对象。

应该十多年过去了,父亲没有在这方面兴风作浪了,也就大部分时间都能跟我母亲呈现了和睦的一面。

这事这会成为母亲心里的倒刺吗。我忽然想到,他们做夫妻“公事”时候的琴瑟和谐,难道母亲没想过他枕边人曾“伺候”过别的女人。母亲会不会觉得不公,有没有对等报复的想法。

年少的我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地址发布邮箱:Ltxsba@gmail.com 发送任意邮件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