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且谣(重置版)(11)(3/4)
呸呸呸,林谣啊林谣,寂寞两年就没底线了?这小丫才多大年纪,你怎能对她胡思
想?” 他连忙心中默默念着清心咒,一
慈悲清凉压制住了小腹下的渐盛的燥火,步伐也加快了几分。
凝凝坐在林谣肩膀上,百无聊赖的拽着他的发,薄丝小脚丫俏皮地
来
去,浑然不觉身下少年的异样。只是那明亮的眸子里闪过了一抹微不可察的惊讶。
林谣不知道的是,这具看似稚的幼体,从出生以来便历经数百种奇药浸泡培育,其中的魅惑早非常
之能所抵御。
不用说褪光衣物,露出白皙的幼胴体来勾引。单论那桃源处泛滥的蜜汁麝香,寻常男
若是闻了,都会心智尽失,如恶狼般将小萝莉
这具雌体狠狠摧残。
也得亏林谣天非
欲之
,心怀羁绊,两年来又修习过些许佛法,才得以克制欲望。
"喂!大懒蛋,前边就快到了。" 声音清脆之间,凝凝还摆着小腿,柔的肌肤隔着透纱袜,有意无意地蹭了蹭林谣的脸。她的
艳绣鞋耷拉在裹着薄丝的小脚上,摇摇欲坠。
圆润玲珑的脚趾藏在绣鞋里,仅仅露出弧度完美的足弓和晶莹中泛着红的脚背,便让林谣好不容易压制下去的欲火又一次腾升了起来。
林谣呼一
气,定了定神,抬手环住凝凝的软腰,将她从自己肩上抱到地面上,故意板着脸道:“后边的路你自己走,听到了吗?” 说罢,不等凝凝应答,便独自向前走去。小丫
眨了眨眼,也不生气,嘴角弯了一抹狡黠的甜笑,快步跟去。
这片屋子虽被花母轻描淡写地称为书房,可用藏经楼阁来形容也不为过。
四壁皆是丈余高的乌木书架,环环相接,宛如密林。檐角高挑,斗拱错,檐下朱漆梁柱上,还写有一句劝学谨言: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书架之上堆满了各类典籍,竹简、皮卷、线装、石刻、木版……不过大多都是经史子集,养生药理等儒家经典,没见有功法秘籍之类。林谣一开始还担忧,藏经阁通常是一门派严管把手的重地,花母花父却心大的让凝凝一个领着他这个外
来随意翻阅,是否不妥,如今看来是自己多虑了。
一本古朴厚重的典籍从高架上被拿了下来。书页泛黄,被妥善保存地没有任何污渍。《奇闻轶事录》里几乎囊括了江湖上所有他能想到,以及想不到的事: 鬼怪传说,门派明争暗斗,采花
法等等不一而足。
他来不及一一翻阅,迅速扫过,最终目光停在了中间一页。诺大的书页上,只有寥寥几句话。随着他仔细读过,一颗砰砰直跳的心脏也渐渐沉了谷底。
《春秋逆施功》:"
相传源出道门天罡派秘卷《春秋一气图》,本为内丹术之一脉,讲究“逆流还元,转死为生”,以春秋之变象推演生死回之理,化为功法,称为《春秋逆施》。
修此功者,需“逆行九脉、回转五脏”,先自身根基,打散气血经络,令己身形同朽木败
。尔后于七七四十九
内,强行逆转丹田气机,从“尾闾窍”逆灌“百会
”,令气血倒流,筋骨复生,返老还童,白发转青。
此法若得圆满,或可触及死而复生之大秘,超脱生灭之律,踏长生之途,可令枯骨复
,
死者还阳……
但此说无能证,真伪难辨。
道门天罡派早在千百年前便湮灭于江湖,密卷也随之失传,后虽多有揣摩,终归一场虚妄。”
书页底下,隐约还留着一行细小的批注,墨色已略显斑驳,字迹却规规整整,极为温和圆润:“
贫僧历经苦海,尝试至此,耗尽半生无所得,误此余生,终究堪不贪,嗔,痴三毒,恐佛祖怪罪,故特留一言,赠与痴儿,望自珍重——
‘佛曰: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林谣盯着那蝇小楷,久久没有言语。过了一炷香的功夫,他淡淡笑了笑,自嘲地摇了摇
:原本从来没想过的事
,如今至少有了眉目方向,倒也算不得什么打击。就算复活映娘再渺茫,这句”可令枯骨复
,死者还阳“也是黑暗中的一点星火,带来了些许希望。若成,那便好,若不成,那就是自己命苦,映娘命苦。
少年转拿了一张宣纸和湖笔,认认真真将《春秋逆施功》的几行介绍抄写了下来收好。正当他准备收起书离开之际,却无意间撇到《奇闻轶事录》最后一页,
着一枚薄薄的竹签,压着一副手绘图画,旁边有文字批注。
打开来看,绘图绝非凡品,显然出自名家之手,描绘着一朵红花,鲜活如生、艳若滴血,妖冶地出奇。
少年愣愣的盯着,清秀的脸庞渐渐凝重了起来......
走出藏经阁后,林谣皱着眉,漫无目的的在园中
逛。
凝凝早就不知道跑到哪里玩乐去了,他独自胡走,不知不觉来到后院
处的一处花圃。
这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