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绝恋(47-54)(10/21)

“被打了会赔钱吗?”

明远安和叶正仪都愣住了。

“想什么……”明远安再次感慨于女儿的单纯,“算了,不说了,都回去坐着,我就不去了,待会叫人把东西送过去,你妈见不得我,我走了。”

明玉听到了这个八卦,在她耳朵里可能是八卦吧,不可避免的觉得那些村民很倒霉——当然了,她再怎么叹息着,她的出身,决定了她的处境。

这就是她人生中非常割裂的事情,悲惨的现实和荒诞的生活,两相对比太强烈,让她很多时候,没有办法看清自己的心,所以她做事情,总是很混乱

不过明玉最后也明白了,自己是按情况做事,每个人在世界里都有定位,她的定位,只是转圜各方的枢纽,所以得到的信息,也是最多的。

譬如某个历史像影视剧里,她肯定不是正直的清官,要已死为谏,她也不是奸臣,会不停吃人,她只是一个在各方行走的观察者,在某个时间均衡各方的关系而已。

然而离她做到这种圆滑世俗,还需要数年的时间。

(五十)精修2

明玉宁可压抑本性、欲望,也不愿意面对内心,从这件小事来看,她显然是非常拧巴人

她现在二十一岁,在人均寿命一百二十年的今朝,众人眼里她就是个小孩子。

明玉前半生又过得很可怜,权没有,帮助也没有,出身再怎么高贵,那是屁用没有。

明玉还终身疾病缠身

,这下好了,本来周围的人都疼爱她,作为明远安指定的继承人,还是独生女,她从小到大被娇生惯养,左右身边还有人纵容,也就造成了日后的悲剧。

按照明远安的想法,不到万不得已,自己女儿是不会从政的,因为明玉的性格并不合适,不够圆滑、不够灵活,聪明是足够了,但这个世界上不缺就是聪明,缺的是变通的手段。

明远安还是有点脑子的,他或多或少预料到了家族的走向,不得已把这条路赐给女儿,临终之前,还担忧万分,毕竟是唯一的血脉,他无法预料到明玉能在这条路走多久、走多远,只能让叶正仪协助。

他这种行为算得上临终托孤,那明远安为什么要把女儿托付给叶正仪,主要有叁点。

这两人是嫡亲兄妹,就不多说了。

再者,明远安认为,叶正仪是一个非常熟悉典籍制度的人,那么做事、办事之前,肯定要了解透彻司法机构的条例,所以明远安觉得,叶正仪如果犯错,也不是抄家灭族的下场。

当然了,他是往最坏的地方考虑。

假设明远安众人,把这个家族比作一个王朝,那么叶正仪必然是守成之主。

至于最后一个原因,就是叶正仪对实时有关注,他们这些年长的决策者,总是跟不上时代的变迁。

这下好了,他们之前说是深思熟虑,为了大局只能如此,结果底下的人乱七八糟一顿操作,家里跟炸开了锅一样,覆水难收,搞得人心惶惶,还到以为了大厦将倾之时。

说到明远安,又要提到世俗上具有争议的观点——古代的大臣,最好的年纪是五十岁,最不合适的年纪是八十岁,譬如严嵩。

人说,老而不死是为贼。

许多人,老了就容易昏庸了,明明年轻时,那是聪慧机警得不行,结果子孙满堂的时候,非要落得身败名裂的下场——明远安就像古代的臣子,他跟不上时代的变化了,还存着一种守旧思想,那么他的决策,必然跟不上外界的人心。

其实现在的局面来看,这个家族需要的并不是守成之主,但也没办法,少主如今难当大任,又病重在身,顾命大臣只能先稳住局面,再做别的打算。

然而,顾命大臣对于前辈的遗孤,显然难以教养。

一个没有系统学习过官场的小孩子,如何在风云起伏中行走?这是个难题,明玉又喜欢打破规则,不按常理出牌,常人哪有她这种想法,想方设法弄到违禁药品,为了研究自己的病情

有句古话说,叁

岁看到老,明玉如今二十一岁了,假设按照她的性格,她会如何经营这个家族?

如果要分析叶正仪和明玉,以他们现在的性格来经营这个家族,那让人有点头皮发麻了,因为他俩都不是最合适的当家人,他们一个适合做艺术家,一个适合做科研人员。

一个有点优柔寡断的男子,非常看重感情,做事肯定有点拖泥带水的,他去辅佐的女子,心理、精神、性格有一定的缺陷,等到他也插不了手,这个家全权交给自己妹妹来做主,根本无法想象。

当然了,这先不提。

明玉这一辈子里,敬畏的人并不多,她也不喜欢听别人的话。

恰巧,现在这个人还能站在自己面前,是跟自己一路长大的男子,情感非凡,她总该顾及一二。

“之前不收拾,现在准备收拾了?”叶正仪固然疼爱她,也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地址发布邮箱:Ltxsba@gmail.com 发送任意邮件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