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八节 嬴悝的漏洞(1/5)

学正闷哼一声,他一身正气,不喜赌博。地址失效发送任意邮件到 Ltxs Ba@gmail.com 获取最新地址祭酒却是真,兴之所至,随心所欲,抚掌赞成。太史更是潇洒,阳家整天推演阳五行,还会怕打赌。

赞成,看向学正,学正也不认怂:“赌什么?”

太史率先开:“赌一个。”

这几个,一个太学学正,一个太学祭酒,一个太常寺太史,自然不可能去赌凡俗之物。

学正和祭酒相视一眼,问道:“谁?”

太史道:“刘知易。”

学正和祭酒十分诧异,刘知易是太学生,学的是医家,兼修法家,善做诗文,才华横溢,确实是一个才,可跟太史八竿子打不着,他是阳家,修的是占卜星象、阳五行,怎么会对这个医家弟子感兴趣?

虽然不解,两却异同声:“不行!”

是太学领袖,一致对外,绝不接受别从太学挖墙脚。尤其是祭酒,刘知易诗才绝伦,他一直暗中观察,让他慢慢成长,将来有希望跟他修诗道,即便不是正修,至少也能兼修。要是被太史挖走了,损失就太大了。

太史却不罢休:“刘知易有阳家天赋。”

学正和祭酒又异同声:“胡扯!”

商贾却来了兴致,他是最后一个杂家,他的道心碎,导致杂家断绝,可杂家那种兼容并蓄的好奇心还在。尤其是这个刘知易,最近声名鹊起,一首好词接一首好词,风已经盖过蓬蒿,蓬蒿遗忘,与刘知易的横空出世脱不开关系。

商贾一度怀疑,蓬蒿是不是就是刘知易写的,只是当时没有留下姓名。他还邀请刘知易多次,请他来及第楼,可惜此从不赴邀,连魏文侯家的二公子邀请都不去。后来祭酒下了结论,刘知易不可能是蓬蒿,因为两诗词中的气质截然不同。刘知易作词,婉约、哀愁,蓬蒿做诗,潇洒、大气,不可能出自一个之手。这才打消了商贾的怀疑。

商贾好奇问道:“太史何出此言?刘公子当真有阳家天赋?”

太史道:“吕公不知,这刘知易前些子做了一物,名显微镜。透过此镜,寻常亦能见识微之物。金木水火土,万物皆是至小之物组成。你们看这是什么?”

说着太史手掌挥洒,手上发出五颜六色的气,这些气在桌面上沉积,形成一幅麻一般的图案,图案上有线条,有片层,胡挤压在一起,杂无章。如果刘知易在场,一眼就能认出这是金属的晶体表面。

但在场几却不认识,只有太史叹息了一声。

“这是我于显微镜之下,穷尽目力所见之针尖。此乃金之至小!”

至小即小到不能再分的物体,是这个世界上诸子百家认为的最微小的物质。诸子百家中,许多学派进三品之后,都有相应的手段让目力微。医家的望闻问切之术,法家的《侦》字诀都有这样的效果。

阳家当然也不例外,有一门奇术叫做《观天术》。太史利用显微镜,配合观天术,竟然直接用眼看到了金属表面的晶体结构,不由震惊。以前他最多能看到细胞,现在却看到了比细胞小数百乃至上千倍的晶体结构。这已经是光学显微镜的极限,因为更小的原子,无法用光来观察,因为原子比可见光的波长更小。

听见太史展现出来的图形是针尖之后,不由惊讶。他们是百家高手,对阳家的了解比普通百姓得多。普通老百姓以为,阳家就是一群算命先生,就连皇帝也主要借助阳家观天象来占卜国运。但实际上,这些百家高手都知道,阳家源于道家,跟虚无缥缈,以坐忘领悟唯一大“道”的道家不同,阳家采用其他手段,分解万物本源,认为万物由金木水火土构成,有阳两面。这些道理,脱胎于道家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而抱阳”的理念。

如果刘知易来解释的话,他会认为阳家是道家中偏向唯物主义的一面,而道家自己则追求神感悟,以顿悟来结构世界,阳家则偏向唯物,试图以五行配合数术推演万物变化。

祭酒、学正甚至吕公,他们三虽然对阳家了解不及太史,却比普通强得多,知道阳家是钻研万物本源的学派,本质上跟道家一样。只是方法不同,显然,显微镜为阳家直观探索五行变化有巨大意义。

一瞬间,他们被太史说的心动,产生一种刘知易确实有阳家天赋的念

但嘴上绝对不承认:

“一派胡言!”

“岂有此理!”

祭酒和学正同时驳斥。

为劝阻三的争论,吕公马上亮出宝物。

打开早就摆放在桌面上的一个锦盒,从中取出一张宣纸。

展开说道:“刘公子新作。”

这才停止争论,他们今天就是冲这首诗来的,吕公特意邀请他们来品评,还说今天刚得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地址发布邮箱:Ltxsba@gmail.com 发送任意邮件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