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两百七十二节 文死谏(1/3)

祭酒孤身一,站在金桥之上,竹杖芒鞋,发花白,但气势惊,金桥之下,皇城护城之水起波澜。地址失效发送任意邮件到 Ltxs Ba@gmail.com 获取最新地址

皇城动了!

准确的说是皇城的气势起来了。

刘知易感觉到一重俞千斤的压力覆压过来,让不由自主的想要跪倒,许多太学生已经匍匐在地。

刘知易强力支撑,一个个学生到底,甚至个别先生也单膝跪地。

此时学正孟曾一抖手中大幡,幡面上“欲救天下公义者会此下”十个大字,绽放出熠熠光辉,由近及远,将师生们笼罩其中。

师生们的气势顿时连成一体,以大旗为中心,凝聚出坚不可摧之势

刘知易此时已经醒悟,护城河的河水剧烈激,这是祭酒和皇城的气势互相冲击造成的。

皇城的气势毋庸多言,煌煌天威加持其中,夏太祖,夏文帝,夏武帝,三代先王集聚的威势汇聚其中,让恍然感觉到明君圣主亲临,想要顶礼膜拜。护城河之水,守护皇城百年,当年挡住了多少异族铁蹄,戎王三十万大军,曾与夏太祖战于此处,虽然太祖兵败突围,但终归上保护国夏氏一族的池水。城墙更不用说,夏京的皇城,就是当年夏氏的邑城,夏氏做诸侯的时候,城池就在。尽管经年修缮,墙已经不是原来的墙,但城还是原来的城。

圣君、坚城、湟水,组成一道无匹的阵势碾压过来,大旗护持的太学师生还在其次,祭酒其实首当其冲。

可此时,刘知易感觉到,祭酒身上发出的气势,也极其惊,如同一块礁石一般,屹立于风之中不倒,任尔东西南北风,从四面碾压过来,我自岿然不动。而且这气势,渐渐诞生出一锋锐之气。

祭酒中念诵诗文:“十年磨一剑,霜刃未曾试。今把示君,谁有不平事?”

念完,祭酒明明没动,可刘知易隐约觉得他真的拔出了一把剑,一把磨砺了十年,未曾出鞘的剑。这一刻,他身上的锐气达到极点。

可惜这锐气,相比皇城的巨大威势,微不足道。虽然能保证不被皇城气势压垮,但也无法撼动皇城的气势。皇城气势,郡主、城池、河水,三位一体,隐约间仿佛能看见三位君王比俾睨天下的身影,能看见巨大城墙在残阳下的倒影,能看见护城之水倒卷千军的流影。

这时,祭酒再次高声问道:“谁有不平事?”

终于,一个太学生受到感染,气势勃发出来:“我有不平事!”

随机,一个个太学师生纷纷喊着:“我有不平事!”

祭酒身上的锋锐之气,凝聚出剑意,向前缓缓伸展了一尺。

祭酒再次问道:“谁有不平事?”

慢慢的,刘知易隐隐感觉周围的天地扭曲,夏京城上方无数缕微弱的气势颤抖,他们微弱的如同风中的柳絮,平时随风飘离,身不由己,此时,却跟祭酒的剑意产生共鸣,一缕一缕飘落下来,形成滚滚涛。

祭酒的剑意缓缓向前伸展,伸过了三丈金桥,抵在了城门之下,距离朱漆大门只有一尺。

就差一尺。

于是,祭酒再次发问:“谁有不平事?”

他的声音升上云端,似乎要冲出京城,向天下扩散而去,但这声音越来越弱,终究要消失在京城上方。

这时太学诸子阁突然震动,仿佛感应到了空中那个微弱的声音,做出了回应。

“我有不平事!”

诸子阁发声。

门前皇城的大门陡然打开,再不打开,祭酒的万丈剑意就要门而。在这剑意下,三位皇帝的身影退避,残阳里的皇城倒影收缩,倒卷千军的护城水影平息,祭酒没有走进大门,而是回一望。

看向了刘知易。

方才,上万太学师生不平,千万京城百姓不平,万古不灭的诸子英灵不平,唯独刘知易没有开,这个他刚刚手下,就满意到死无遗憾的弟子,竟然没有开

面对望向自己的祭酒,刘知易依然没有开,但是他向前一步,踏上了桥

祭酒这才回过去,朝皇宫走去,刘知易紧跟在他身后。

许多学生打算效仿,突然一杆大幡降下,在桥,挡住了所有的去路。

孟曾挡住了他们。

……

大殿之上,魏太后突然颓然瘫倒,久久爬不起来。

她感觉到保护她的国运顷刻间离她远去,她的亲弟弟抛弃了她,她的亲儿子背离了她,现在连国运都离她而去,她贵为太后,她一无所有。

“太后!”

一声轻呼,感觉手臂被抓住,紧张的颤抖一下,察觉到了熟悉的气息。

“太后。”

又一声轻呼,另一只胳膊也被抓住。

一左一右,两个将她搀扶起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地址发布邮箱:Ltxsba@gmail.com 发送任意邮件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