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28 戎行在即(2/4)

有大量事方面的空缺,能够在台中保持住这一话语权,对来的经营会有很大的便利。

“每临战阵,虽然上下都是求胜心切,但也不能言之笃定,小觑对手。晚辈也是趁着离都在即,拜访亲长,希望能求一指教。”

沈哲子又谦逊说道,这也是他前来拜访温峤的目的之一。

讲到这一件事,温峤倒也不再调侃沈哲子,闻言后便正色道:“如今豫州形势如何,我未必比你清楚,指教谈不上。若是旁临阵,或还要劝其当以稳重,勿作贪功冒进。但你也不是放诞任,遇事自有尺度。唯有一事,江北之余众,亦是晋祚之旧,或有离合之旧劣,但也实在是时势迫使。若其众尚有归义之心,宜先抚后剿,勿以杀戮为先。”

沈哲子闻言后便微微颔首,他明白温峤这么代,还是担心他年轻气盛,想要搞什么大事件大胜果,担心会因此葬送太多无辜命。这一点他自然也意识到,但其实真的战斗开始后,又怎么有时间细细甄别作什么仁慈姿态,冤杀在所难免,自己能做的只是不将斩首当作唯一战功而已。

温峤见沈哲子态度端正,便也不再强调此事,转而又笑语道:“我听说你家近来也是投献如云,具帖者足足千数?”

“其实将近两千之众。”

言道这一件事,沈哲子又不乏苦笑。近来这段时间,他家门槛几乎都被那些投帖者踏。凡来登门者,那可不是孤身来投,身边大多都有一些部曲随行,自备甲具兵刃,要跟随北上建功。单单这些并其部曲,如何集合起来,便能组成将近万的大军。

但沈哲子对此却并不怎么高兴,反而不胜其扰。时下虽然民心不乏思战,但如果说都觉悟高到愿意效死,那也言有过之。

这些前来投靠之,可以说其中绝大多数甚至于连收复合肥的意义所在都不了解,认识不清,所为者不过是求一条出路而已。毕竟时局中位置只有那么多,沈氏和庾氏的联合形势又是一片大好,对于那些求进无门的时而言,这并不是什么不堪的选择,或是不乏良才卑用的感想。

但这些少爷兵们战斗力如何,沈哲子是真的不看好,数再多,也只是撑个架势,真的打起来,很有可能一哄而散。如果将这些尽数招纳,也不可能进行什么彻底的整编,难作大用。

太受欢迎了也是不好,这些投军明显是为了分功,而不是存意死战。但如果置之不理,落在时眼中难免就会觉得庾家和沈家是打算吃独食,吝于分功,如果只是止于上的抱怨还倒罢了,就怕是有什么实质的掣肘行为。虽然这些家单一不强,但如果被有心加以引导和利用,也是一个不小的隐患。

所以,沈哲子近来也真是受困良多。如果没有这一桩事困扰,或许早在几前他便能离都了。

温峤终于看到沈哲子脸上露出无奈之色,已是忍不住抚掌大笑:“小子久来热衷煽动群,如今总算感受到群汹涌的困境了?”

沈哲子闻言后不乏窘态,说实话,如果不是担心折损太大给江东造成太大心理影,继而影响到后续的兵力动员,他真的想将这些召集起来投北地送死一波。屠刀不砍在上,这些真以为过江只是郊游一番那么简单,根本就罔顾战争的残酷

温峤倒也不是一味在看沈哲子笑话,笑过之后便随手抛给沈哲子一份名册,说道:“此事解决倒也简单,名册带走,也带走。”

沈哲子闻言后不免有些怪,待到接过那名册一览,态不免一肃,继而便言道:“温公这么做,弘祖可知?”

名册上内容也很简单,只是温峤将长子温放之开出民籍,转军籍。这种小事,对温峤这个尚书令来说自然不算什么。但是军籍便要承担军役,乃是实实在在的贱籍,小民之家对此都唯恐避之不及,世族高门也绝对不可能将儿孙这么安排。尽管时下标榜是出则方伯、则公府,但真正将户籍落军户,简直就是不可思议。

“他家老子能够立足于此乡,也是多赖武事卑功,余荫未必足恃,小子来若要得显,又何能幸免。”

温峤这会儿语调不乏严肃:“稍后你就将带走,不必即刻便用,留在身边,让他见一见世之悲惨。当下之所得,无一是幸至,若无贤能匹配,难免因乐生悲。”

沈哲子听到这话,心内不禁涌现出一个感想,这个温放之……多半不是亲生的!其婚姻大事已经被他老子拿来做了,现在就连前程都被更改让他去体验生,真是闻者都要为其掬一把热泪!

温峤见沈哲子变得古怪,略能猜度其内心所想,抬起手中如意便作势欲打,只是过不片刻便叹息道:“当年南来,何尝不是满途凶险、死中求活。生于此世,又何必幸求一生安乐长享?我是将儿子付给你,老来若能得见有自立之能,也算是无憾了。”

既然家老子都已经表态,沈哲子又何必再多说,当即便将那名册收起来。其实温放之落籍军户本也不是什么成困扰之事,如果真的没有什么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地址发布邮箱:Ltxsba@gmail.com 发送任意邮件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