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53 帝王心事(1/2)
地址失效发送任意邮件到 Ltxs Ba@gmail.com 获取最新地址 相对于江北的风云变幻,江东的局面在这过去的几年时间里则就要平缓的多台城基本维持着旧年风貌,没有什么大的变化发生
留守台城的几位重臣,尚书仆
卫崇本就崇尚浮华座谈,乐得居任无事中书令钟雅倒有几分勤勉政务的心思,与行台配合继续推行江东各郡县的吏治整顿光禄顾众垂垂老矣,一年倒有过半的时间居舍休养
还有一些南北时流高望贤长,得益于江北王师的壮阔前进,于台内高位荣享,屡获殊赠,对当下的处境局面也都没有什么不满
这几年的时间里,建康城内倒也涌现出一些少进的时流,譬如清谈雅胜的沛国刘惔、风采出众的颍川荀羡、以及克己恭礼的济
卞迪等等这些
或任事台阁,或受辟公府,也都不乏贤名清誉,被视为未来台城的后备力量
但是这些留守建康的时流后进们通常都有一个问题,那就是没有事功事迹的加持,尤其在广泛的时议层面,远远比不上年龄相近的洛阳行台同侪,因此只被视作是二三流的时选,即便有一些名气,也只是在小圈子里流传,并不能得到普世的认可
因为有着洛阳行台霸府的存在,一应王命诏令发于天中,建康台城难免有形同虚设的意味在其中不过这种
境,倒是比较符合中兴之初那些玄虚
事所崇尚的清静无为之治,台阁宫寺任事者无案牍之劳,无黎庶乞告,但却天下咸安、海内无事
虽然这一局面的达成方式不符合往年那些侨门高贤的设想,但最终局面倒是比较符合预期,也可以说是另一种形式的殊途同归了
台城局面清静闲散近乎落寞,但是生民处境却
益改善,
心多有安定
江东虽是偏安之地,但从南渡中兴以来,却实在看不到什么偏安的画面从早年的豪强作
到之后的门阀弄权,动
频频,而江东的生民也少有享受到长时间的安宁一直等到数年前建康那场政变,沈大将军归国定
,
平内外,自此之后,江东才再也没有了刀兵动
的忧患
虽然行台北伐、西征各项军事行动始终没有停止,但此一类的兵事却多只发生在远在黄河之北或者潼关以西,江东本土完全无受影响
当然也并不是说江东本土便全无戈事,类似会稽南部的山越、江州所在的傒蛮,仍然偶有骚
发生,但是规模俱都不大,也根本没有扩散的趋势,便被各地守备的郡兵们给扑灭
随着江北郡县
渐平稳,多有侨民分批回迁,也让民间各种侨土纠纷越来越少以沈氏为首的吴乡豪强们放免荫户、
婢风
也持久不息,这些
被放免之后,又让地方郡县凭添众多垦荒的劳动力,地方上的经营越来越有成效
这种地方事务的进步,江州的郡县反而将原本江东核心的三吴地区甩在了身后,这也是因为原本三吴之地开发便远远高于江州,如今江州后起发力,仍在奋力追赶
所谓府库盈实,户有余粮有了稳定的生存环境,又有大片荒田可供开垦,生民自然不惜体力,耕织勤勉,乐颂盛世像是往年那种成群结队的流民风
,已经渐渐绝迹于江东
许多地方官员为了增加政绩,但又没有众多的亡户可供招抚,难免要将主意打到那些山野之间的蛮夷之众身上将那些
众驱赶出山野,教以耕织,编户
籍
久
之后,生民更知和平稳定的可贵,对于各种纷
事迹更是
恶痛绝即便是乡境之内有豪强不忿王法越来越严谨苛刻,损害他们乡资众多,但也根本就煽动不起来民
即便是偶有此类纷
发生,甚至不待朝廷反应过来、调集兵众平叛,便不乏乡
直接将这些作
乡豪检举扑杀倒不是因为这些乡民更加的恭谨知礼,只是担心这些乡豪将他们久盼之下、来之不易的安稳生活打
如是一种局面,即便是台城内有
不甘寂寞、想要以匡扶朝纲大义之名来振奋皇权威严,加强中枢权威而与洛阳行台角力,也根本就乏
相应
这一类的
事暂且不论忠
如何,最起码的一点他们连皇帝那一关都过不了
洛阳行台创建最初一两年的时间里,不是没有
上书,谏言沈大将军势位过甚,强枝凌
,特别吴
出身的体格,未必能够获得北方时流的拥戴,建议朝廷还是需要再选任侨门贤才共领北伐事务
这一类的谏言且不论意图所在,最起码一点现实的障碍就做不到,那就是江东政变后,几家侨门
涉其中,但凡稍具才力者几乎无有幸免,也根本就挑不出来能够与沈大将军共同分担北伐事务的
选来
而这其中还有最重要一点,那就是皇帝的表态:“朕与梁公,私
以论,亲戚手足在公而言,朕非厚德之主,屡有兵祸
阙,梁公数扶鼎业危亡动
,擎国器于尘埃古来贤臣,未过此数
当世之内,
臣之贤无过中兴诸
,朕之德力亦远逊先帝先帝择梁公于微末,嘉赏重托,遂使社稷兴复达于中兴群贤难及之功事实俱在,无由
非朕非刚愎之主,亦难忍此类以谏言
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