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62 石国途穷(3/4)

城被一再攻。特别是晋军于河北的重镇枋,更是直接在石虎心的一根尖刺,令他寝食难安,做梦都想拔除。

可是手中没有一支真正堪称锐的强大军队,令得石虎就算是有什么雄心野望也根本无从实现。

要知道晋国那个对手,可不同于他们叔侄往年起家时所面对的那些割据一方的豪强与坞壁主们,可以分别瓦解、各自击。晋军有着完整的编制、良的武装,强大的后勤,这都是他所接手的残河北所不具备的。

虽然接手河北之后,石虎也是穷索地方、征发丁力,在很短的时间内便集结起数量庞大的军队,但是这样一支新建之军战斗力如何则实在堪忧。而且这支军队主要是由河北的晋民组成,一旦南面作战,军心能否控制得住也实在不可乐观。

因此尽管晋军兵临黄河,一副咄咄的强势姿态,但石虎还是强忍下来,将军事重心安排在了北方。

这样做最起码可以收到三个效果,第一是用兵于北,避免河北晋受到南贼的鼓动、大批南逃,将这些河北丁壮掌握在手中。第二自然就是扫灭北面如鲜卑慕容氏这样逆不臣的胡部,缓解边患的压力。第三则就是消耗北方这些不可信的晋武装,来换取边地那些悍勇杂胡义从。

这几个目标虽然很准确,可一旦施行起来,也让石虎多受挫败。虽然早在主襄国之前,他便击溃了辽西段氏的势力,并将宇文氏也慑服,可是在向辽东进攻的时候却非常的不顺利。

一方面是由于辽东恶劣的地理和气候环境,每年可以用兵的时间很有限,过程中一旦发生什么波折而延误了军期,可以说一整年的作战都将无功而返。

另一方面就是物用的匮乏,石虎主襄国后,虽然也接收了一部分旧年的残留储蓄,但是之后扩军也是消耗巨大。再加上众多壮丁被征发,也让河北的劳动力大为匮乏,战争潜力严重不足。

而且辽东也不是什么丰腴之地,甚至包括如今的幽州都达不到就地生产补给的要求,根本就做不到以战养战,诸多给养都需要由河北向北输送。也因为这一点限制了辽地投的作战规模,很难集结优势兵力进行大规模会战。

一直等到自己真正作主时,石虎才察觉到他才能中的短处,那就是实在不擅长经营。往年他所以能够统率雄军,转战各方击强敌,那是因为有先主石勒坐镇后方,给他提供军用保障。

可是现在家国落到他的手中,他所能用的手段无非横征敛、竭泽而渔,通过劫掠治下的子民私财才能维持住庞大的军队与频繁的战事所需。但他也明白这样的手段是不可持续的,特别是南贼越来越壮大,已经很难再通过一两场短期的战事决出胜负。

如此一来,郭殷这样的猾老臣作用便体现出来。

当整个河北他兵力所能覆及的区域早已经田野荒芜、无从压榨的时候,原本渐渐归化的河北又再次滋生出一个个毒瘤一般的坞壁势力,地方上那些豪强乡户又开始壮大起来。这也意味着石虎手中的权柄再被截取分拆,而他眼下因为有着更大的目标,暂时也没有力进行扫

所以他也只能依靠郭殷这些晋,与地方上那些坞壁进行涉,从他们手中抠出钱粮来维持大军。而他本质上又不信任晋,眼见着如郭殷此类狐假虎威的老贼权柄越来越大,偏偏又不能弃之不用,所以也只能抓到机会便敲打一番。

至于山西的被窃夺,又是另一番缘由。

当得知晋军用兵于关中的时候,石虎本来有两个选择,要么集结重兵南下攻夺青兖,要么北上继续扫平边患。但当时北方的边患压力已经很小,慕容氏虽然还缩在辽东负隅顽抗,已经不足给北方造成多大的压力。

但石虎在权衡诸多之后,还是选择北进,这倒不是出于外掠的考虑,而是因为他渐渐感觉到自己权力被架空。

像统筹钱粮之类,不得不委托郭殷等晋。而在军权上,他也不能保持独大,还有夔安等一众羯胡耆老在一侧碍眼。另外就是麾下军队中也渐渐有了一新山,那就是他主襄国之后所倚重的广宗乞活军,如李农等后起的将领们,渐渐做大起来。

所以之后北上,抵达幽冀之间,石虎便即刻捕杀夔安等,算是消灭了这一,之后又将乞活军派到辽西,并将乌桓、宇文氏等胡部义从与乞活军进行叉扩充,大大削弱了这些后起将领们对军队的掌控。

除此之外,石虎又顺便敲打了一下塞上诸胡,特别是由他扶植起来的什翼犍。因为宇文氏告密,石虎才知什翼犍居然敢背着他跟慕容部眉来眼去,甚至求婚于慕容部。

石虎对此自然不能忍受,将完成整编的乞活军派往幽州西部的代郡,遥遥指向代国核心所在的云中,令什翼犍低

晋军西征的时候,石虎没有后顾之忧,在北方诚然威风得很,却没想到后院起火,石生魂不散居然在平阳氐、羌的支持下夺取了太原。

当然其中也有一部分原因是石虎在处理夔安等时过于切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地址发布邮箱:Ltxsba@gmail.com 发送任意邮件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