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62 宋应星的两个儿子】(3/6)

天地会中任职是大有裨益的。

“还不快谢过总裁吗、”宋应星见两个儿子没反应,赶紧着急道。

宋士慧和宋士意才赶紧作揖鞠躬,“谢过总裁。”

宋应星不好意思的笑道:“他们刚刚从老家出来,我前面多年忙于科考,一直在外到处跑,疏于对他们教诲。总裁不要见怪。”

韦宝道:“没事,都有个过程,在我们这里见的多了,以后自然会不一样的。”

韦宝不光是给宋应星这个面子,他觉得宋应星两个儿子挺有眼缘的,加上年纪不大,也想要两个这样的跟着自己。

吃过饭,韦宝与宋应星聊天。

谈起金融,宋应星道:“其实在我看来,天地会中央银行已经远远强于外面的各家商号,就算历史最悠久,最成体系,规制最完善的晋商钱庄也无法与我们相比的。只是总裁不拿足够的本金出来,光想以未曾稳固的权力获取巨额财富,这难度才会比较大。”

韦宝笑道:“不见得,咱们虽然比他们先进,可晋商钱庄有这么久的历史,且基本的兑换,存储,房贷业务都很成熟,咱们想在他们手下杀出一片血路,也不容易。至于投咱们的银子,我是不合考虑的了,宋先生不必再劝。天地会中央银行还是老规矩,除去总行,其他各地分行,每个省的存银无须超过一百万两。”

宋应星见韦宝这么坚持,不敢再劝,但还是忧虑。

这回他们从韦家庄过来,虽然没有带来金银,却带来了等价于一千万两的天地会纸币。

明代初期是推行纸币制度,禁止使用金银的,然而前进到五十多年后,英宗即位,大明宝钞已退出流通领域。

于是,放松用银的禁令,公开使用白银,使白银的流通范围越来越广泛,而取得了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两种基本的货币职能,成为正式的货币。

这一变化的原因应从纸币、铜钱、白银三者在流通中的变化和发展去寻找,即从实际出发去探索其规律,才能得出正确的答案。

首先从大明宝钞流通况进行考察。

大明宝钞制度是不兑换的纸币制度,由于军需支付繁重,铸钱数目又不多,只有靠发行纸币来应付。

在洪武十三年便已有通货膨胀的现象,随后发生了新、旧钞差价倒钞问题,并愈来愈严重,使纸币的购买力大大贬值,宝钞制度开始败坏。

永乐二年左都御史陈瑛因纸币愈益奎滞提议实行户食盐法,即食盐税,规定大令月食盐一斤,纳钞一贯,小月食盐半斤,纳钞五百文,藉以收回流通中过多的纸币。

仁宗即位时,尚书夏原吉又提出增添“门肆、门摊诸税”,具体措施收回在流通中充斥的纸币,以提高其购买力。

并建议“官钞宜少出”,但实际上行不通。

明宣德年间大明宝钞继续贬值。

刘定之针对这一况,主张收缩通货。

到了明英宗正统元年解除用银的禁令,大明宝钞实际上已不行使。

成化二十三年邱海以“物与币两相当值”为论据,抨击实行不兑换纸币制度与通货膨胀政策所带来的诸多弊端,主张实行以银为主,钱钞并行的货币制度。

从此白银已获得合法货币的资格,并在货币流妙兼用。

七成用钞,三成用钱。

在大明宝钞不断贬值的况卞,民自然乐于使角铜钱,以求尽量减少损失。

在禁用铜钱行不通的况下,公开让铜钱与钞票在市面上流通。

可是明初铸钱很少,洪武、永乐、宣法年间虽曾铸钱,但数量不多,加上私铸猖撅,劣钱泛滥,造成钱分等级,因而铜钱在流通中已不可能成为明代的主要货币。

再从白银流通的况看,开始是严禁使用白银,但禁而不止,在纸币不断贬值的况下,它的流通范围却愈来愈广,终于成为明代中后期的基本货币制度。

所以造成这一局面,概括起来一是纸币的不断贬值和铜钱减少私铸猖撅,促进了白银的广泛使用。

二是白银更适合充当货币的材料。

因为白银与铜钱比较具有优点,同质、易于分割、不腐烂、体积小而价值大、便于携带,并能执行货币的更多职能。

三是白银的生产量大量增加,基本上可以满足流通中的需要。

这一条也很重要,虽然过去就有白银,但数量少,形不成流通中的基本货币。

在明万历年间,大开银矿,所以银钱的铸造,比以往其他朝代的银钱要多。

加上当士世界各国都掀起开金银矿的狂,互相影响互相促进。

四是开展国际贸易的需要。

明初是实行闭关锁国政策,不许寸板下海。

明中叶以后,放松了海禁,中国和东南亚国家的海外贸易开始发展起来并逐步增加。

通过贸易把中国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地址发布邮箱:Ltxsba@gmail.com 发送任意邮件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