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24 各方都忙着弹劾韦大人】(3/4)
“至德”,又待何者而后为“至德”乎?君也,臣之所当事也。
高拱评价文王忠君之德为“至德”。纣虽恶,但其仍为君也,便是臣之所当事。文王伐封,便是有失君臣之义。但高拱同时也认为无道终会被有道所替,文王灭封,乃是有道王天下。
 朱熹认为孔子溢美文王乃是私于文王,而后
维护文王乃是私于孔子。 
高拱在为文王辩解之后,总结道:孔子之言乃至言,若孔子之言不可信,则天下无可信之言。
可见高拱的忠君思想完全是传统士大夫式的、以维护君王权威为中兴的“绝对忠诚”的思想。
所以他又说:“朝廷之上,不可无忠诚、刚正、远识之重臣。”
孙承宗在原来历史中的结局是自缢身亡的,是为国尽忠的,大义上绝对没有问题。
 但孙承宗对大明的重要
,或者在大明官场中的地位和作用,肯定是没法与高阁老比的。 
 孙承宗是优秀的战略家,能清晰认识倒对付满
,对付建
要城池,靠大炮打持久战,同时还有一定的明辨
才,辨识
才的伯乐能力,同时还擅长筑城,练兵,防御。 
 但是韦宝作为喜欢历史的
反而不会在意真相,只有把那些抗胡英雄的死说的越悲壮,才越能引起共鸣,才能让更多汉
投
到反胡运动中。 
因此韦宝其实一直对孙承宗的评价很高,觉得孙承宗是英雄,岳王爷也是英雄。
不过,现在孙承宗这个大英雄就在参劾他自己的弟子了。
韦宝对于孙承宗的保留是,孙承宗既喜欢两不相靠,没有成为阉党一员,也没有成为东林党一员,这本来没有什么。
 因为韦宝也走这样的路线,可你两不相靠,就等于是两者都要靠的啊,而不是当一个孤家寡
,你不能迎合各方势力,这本身就是一种不合格! 
至少对于官员来说是这样的。
而且韦宝也不是很认同孙承宗大修土木,修城池的做法。
 辽东和韦家庄,和辽南的
况是两样的。 
 韦宝修城墙,主要不是为了防备建
,倒反而是为了防备大明朝廷和地方上的世家大户,想与他们隔绝开。 
 可是孙承宗为了建
不抢走太多东西,不抢走太多
这点战果,花费了朝廷多少钱。
价比低到惨不忍睹不说,打仗战例也未见多强不说,防线被也轻易绕过。 
在韦宝看来,有山海关就已经足够,要修那么多道防线做什么?
 就一道,过了山海关就是京城,每次建
来犯就是血战死战,后勤补给也容易! 
 如果怕抢走财富和
,整个辽东就应该全部放空,全部变成战略缓冲地带,将整个辽东都作为战场。 
其实这个思路,以前是被多次提起的。
但是孙承宗代表的是大明朝的主流思想,既没有足够的财力支撑,又死守着寸土不让的脸面。
 要是韦宝掌权,早就将辽民都撤走,关外只留下作战部队,长期和建
消耗! 
 在韦宝看来,锦州的存在完全是
肋,既不能出击又不能防止后金
关,白白耗费天下之财主动力物力兵力,代价这么大确没起到应有效果。 
 无疑孙承宗的战略眼光高度,还是这个时代其他
无法企及的,虽然其他
也能打也有能力,但终究只能做一个将领或者指挥,却不能对历史发展的进程产生根本影响,而孙承宗是拥有改变历史方向的能力。 
 但即便如此,韦宝也没有认为孙承宗的战略眼光高到了什么程度,也不是不可替代的,至少孙承宗没有认识到机动
的作用。 
这也正是韦宝坚定的站在魏忠贤一方,要赶走孙承宗的原因!
谁能省钱,谁就是硬道理,对待边事,韦宝是这么看的。
 韦宝一直很注重经济角度,很注重
价比。 
 孙承宗虽然没有叫其他蓟辽将领写奏本弹劾韦宝,但是其他
在袁崇焕的联络之下,这晚上也是忙的很的。 
 他们自己没有能力写本子,但是书办们有能力啊,于是针对今天韦宝惩治马世龙的事
,各种找罪名,都在弹劾韦宝。 
高第和三个大太监也没有闲着。
他们都在第一时间知道了韦宝今天做了什么。
高第与三个大太监简单的商量了一下。
 “没有想到韦大
这么厉害,一来就敢拿一个总兵大员开刀!看样子,魏公公找韦宝来辽东,的确是选对了
啊。”刘朝很是欣慰。 
他们都是太监,以前都多次出任监军,可从来没有哪次像这一次一样感觉很风光的。
 胡良辅笑着点
赞同,“韦大
就是比我们这帮没有软子的
强!今天这场戏唱的好,以后看看谁还敢再瞧不起我们监军!” 
 “那是因为韦大
有陛下赐予的尚方宝剑啊。”纪用道。 
“难道以往我们监军,没有尚方宝剑吗?我们还带了东厂的番役呢,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