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五十六章 魏氏经济学(一)(1/2)

1647年7月5,大泊港。最新地址发送任意邮件到 ltx Sba@gmail.ㄈòМ 获取

清晨的阳光冲了笼罩了城市一晚上的薄雾,魏博秋坐在一座二层石砌小楼的阳台上,一边看着远处田野上正排着队伍上工的明流民,一边吃着香的麦片粥。粥里的麦片就是由燕麦制成,在牛里浸泡的燕麦制成麦片后,再辅于蔗糖、果熬成粥,魏博秋魏副司令的这顿早餐在黑水地区还是比较奢侈的。

吃完早餐后,勤务兵过来收拾掉餐具,然后他的学生陈硕便出现在了阳台上。

“老师,松前藩新近从本招募来了一百多名,另外釜山的金吾圭也带来了两百多名朝鲜犯官家眷,这些加上原本的数,子挺身队的规模差不多达到了六百以上了。”陈硕笔直地站在魏博秋身边,打开手里的一个小笔记本,然后开始了每的例行汇报:“六百的数量,每接客次数限定为……”

“好了!”魏博秋伸手打断了陈硕令汗颜的统计数据,然后自顾自地给自己点了个烟斗,狠狠抽了两后才说道:“这些差不多年能为我们回收十万元的货币,但这还不够,回收货币的渠道要多样化,光靠开院是不行的。”

事实上开院的副作用也相当严重。比如经常光顾子挺身队的第一联队士兵们,长期来看他们的士气是不容易得到维持的。抢掠财物得到战利品,然后花天酒地找,花完钱后再随军出战抢掠,如此恶循环,长期下来这支军队会蜕变成一支缺乏荣誉感的蝗虫军队,就跟此时30年战争中的欧洲各国军队以及满清、南明军队一样。也许他们在战法、组织度上比那些强一些,但在维系战斗力的士气、荣誉感方面却和他们是一个等级的。

相反,来自东岸的几个陆军正规连队以及部分黑步兵营因为军官严厉禁止的原因,则没参与到这种行动中。尤其是有三个步兵营的科萨黑,他们在标统刘忠的命令下不得光顾子挺身队。刘忠既是他们的上官又是他们中很多的旗主。因为无胆敢反对。他们老老实实地将抢掠来的金钱通过银行汇给国内的亲,以改善他们的生活,同时本土每年过来的船只也会带来一捆捆的信件,而来自南非的信件自然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军官们会经常当众宣读一些士兵家写来的信件(由当地明代写)。虽然信件内容看起来非常可笑,经常是今天家里下了一窝猪崽、明天娃娃上树掏鸟窝被树枝划伤了、后天我又想你了之类的只言片语,宣读的时候士兵们更是哄堂大笑,但这却地维系住了军队的士气和战斗力。来自南非的重步兵营,是此时远东军团下辖各部中除东岸陆军外战斗力最高、战斗意志最顽强的部队。当身材高大的他们披上重甲、举起42米硬木杆长矛。并且在敌骑兵的环伺下岿然不动的时候,任何都会赞叹这是一支有战斗力的队伍。

这个年代的南非黑是淳朴好战的,一旦被征服就是良好的兵源。后世英国在殖民南非的时候就大量收编黑队伍,战斗力相当不错,而他们的对手祖鲁就更不用说了。此时的黑尚处于隶社会早期,会打制金属农具,文明水平不低,反倒是欧洲来了后导致他们的文明、社会不断退步,从农耕文明变成了采集狩猎文明。

但在东岸到来后,他们的社会、文化却向着高度组织化、军国化发展。纪律也在原来的程度上获得了极大加强,再辅以严格的训练和不断的战争磨练,战斗力提升很快。

“目前随着每年船只数量的越来越多,从本土运来的各类物资也与俱增,比如蔗糖、烟丝、烈酒之类的商品,这些东西也能够极好地回收士兵们手里的货币。”陈硕继续进行着汇报。

“靠这些回收不是长久之计,毕竟本地依旧没有造血功能。”魏博秋站起身走到栏杆边,看着远处海边鳞次栉比的砖木混合结构房屋,然后说道:“看到没有,大泊这么好的地方才两千正式定居居民。还尽是些老弱病残,不是年老体衰不便远航的明,就是些因伤退伍的雇佣兵,如今他们虽然都娶了媳。有的甚至还不止一个,但短时间内终究还是繁衍不起来的。没有,自身的造血功能就始终发展不起来,这样我们如何能在这里建立起有效的、能够持续循环下去的经济体系?”

“黑水港已经五千居民了,但经济体系依然没能有效建立起来。本土的执委会、政务院对黑水地区掣肘甚多,条条框框限制得太死。到处都是红线雷区,我们怎么能够放手发展经济。扩大内需,回收军手里的货币毕竟只是权宜之计,我们真正要做的还是想好怎么做大远东的这份蛋糕。”魏博秋抱着双臂,阳台外是一大片美丽的白杨树林,林间隐约能看到一些小动物在觅食,“这样美丽富饶的土地,没有那可就全部被外夺去了,这怎么能让我甘心呢。”

事实上现在的黑水地区也挺尴尬的。本地的拓荒行动虽然已经进行了四五年了,但粮食缺依然很大,每年需要大量捕鱼来弥补缺——当然这远远不够,他们仍需要绞尽脑汁从本、朝鲜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地址发布邮箱:Ltxsba@gmail.com 发送任意邮件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