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勣传!(8/9)
!归语可汗,凡举措利害,可善择其宜。”
战事结束后,李绩为兵部尚书、同中书门下三品。李绩的才
与忠贞,博得了唐太宗的亲重和殊遇。一次李绩患有
病,药方说胡须灰可以治疗,太宗毫不迟疑地把自己的胡须剪下,为他调药。李绩感动得涕泪
流,在
谢时顿首出血。翌年,李治立为太子,太宗让他辅佐太子,因转任太子詹事,加官特进,仍知政事。在一次宴会上,太宗对李绩说:“朕将属以孤幼,思之无越卿者。公往不遗于李密,今岂负于朕哉!”李绩流泪辞谢,噬指流血。不一会儿,李绩喝醉了酒,太宗脱下御服,亲自披在他的身上。
贞观十八年(644),唐太宗将进击高丽(参见唐太宗攻高丽之战),以李绩为辽东道行军大总管,率步兵、骑兵及兰、河二州归降的胡兵计六万,向辽东进发。第二年三月,李绩从柳城(今辽宁朝阳)出师,先虚张声势,给
以出击怀远镇的假象,而暗中进军甬道。四月,从通定镇渡过辽水,抵达玄菟(今辽宁铁岭南)。高丽惊慌失措,关闭城门自守。接着李绩攻占了盖牟城(今辽宁抚顺),俘虏了二万余
,缴获粮食十几万石。李绩又乘胜进军,兵临辽东城(今辽宁辽阳)下。
李绩开始攻城,唐太宗也率一万甲骑赶到。高丽害怕唐军抛石车,乃于城上积木筑战楼,以抵御抛石。李绩把抛石车排列在城下,抛石击城,块块巨石飞城上,无坚不摧;另一方面又用撞车撞其楼阁,所撞之处,无不倾倒。这时又刮起了南风,李绩乘机纵火,点着了城西南楼。大火迅即蔓延到城中。风助火势,火借风威,全城立时浓烟滚滚,烈焰腾腾,城内一片混
。唐军一举攻克了辽东城,烧死俘虏高丽兵万余
。
在攻占辽东城后,唐军乘胜围攻白岩城(今辽阳东南)。白岩城靠山临水,四面险绝难攻。李绩以撞车撞城,又用抛石车飞石击城,飞石流矢雨点般向城中。高丽守将孙代文抵挡不住,遂举城请求投降。于是,唐军又攻占了白岩城。
贞观二十年(646),刚从辽东班师不久,薛延陀部发生了内,李绩奉命率兵讨
,在乌德鞬山大
其军,大首领梯真达官率众投降,咄摩支可汗向南逃往荒谷之中。李绩派通事舍
萧嗣业前去招降,其部落犹首鼠两端,李绩遂派兵进击,前后斩首五千级,俘虏三万余
。
唐太宗十分欣赏李绩的军事才,又钦佩他的忠诚。贞观二十三年(649),在临终前,唯恐他身为两朝元老,难以驾驭,特意将他出任为叠州都督,并向太子面授机宜,说:“李绩才智有余,屡更大任,恐其不厌服于汝,故有此授。我死后,可亲任之。若迟疑顾望,便当杀之。”李绩似明白唐太宗的心意,奉诏之后,“不及家而去”。
唐高宗李治即位后,召回李绩,授任检校洛州刺史,洛阳宫留守,进开府仪同三司、同中书门下,参掌机密,不久,又拜尚书左仆。他惧怕盈满,遂于永徽元年(65o)上表,请求解除了左仆
职务,但仍以开府仪同三司的身份知政事。四年,又被册为司空。早在贞观年间,李绩以勋庸图形于凌烟阁,至此,高宗又命
为他画像,并亲自为他写序。
永徽六年(655),高宗欲废王皇后,立昭仪武则天为皇后。此事在朝臣中引起了一场轩然大波。以顾命大臣长孙无忌、褚遂良为首的元老坚决反对,李义府、许敬宗等政治上的失意者却极力支持。李绩在表面上同意长孙无忌等大臣的意见,而暗中却赞成此事。他曾与许敬宗等“密表劝请”。这年九月,一天退朝后,高宗召长孙无忌、李绩、于志宁、褚遂良
内殿,再次商议废立皇后之事。褚遂良以
釜沉舟的决心,表示誓死力争。李绩见此
形,却“称疾不
”,巧妙地回避了,而褚遂良因死力相争,几乎招致杀
之祸。过了几天,高宗私下向李绩表示:自己愿立武昭仪为皇后,顾命大臣坚决反对,自己感到棘手难办。李绩不以为然地说:“此陛下家事,何必更问外
!”李绩虽未明言支持立武昭仪,但他劝高宗把此事看作家事,不必理会外廷的意见,实际上是支持高宗废立皇后的举动,因此,“上意遂决”。
在李绩的暗中支持下,唐高宗不顾长孙无忌等的反对,决定立武则天为皇后。这年十一月初一
,高宗临轩,李绩奉命赍玺绶册封武则天为皇后。
在废立皇后一事的激烈政争中,决定了朝臣的沉浮。长孙无忌、褚遂良等反对派,先后被贬到地方,有的自缢身死,有的被治罪。支持者李义府等则飞黄腾达,李绩也格外受到亲重。在高宗东封泰山时,他任封禅大使。在途经他的故乡时,皇后亲自去看望他寡居的姐姐,赐给衣物,还封为东平郡君。李绩不慎坠马伤足,高宗亲自慰问,并把御乘赐予他。
褚遂良、韩瑗因极谏而遭杀身之祸,此后群臣多缄默不言。一天高宗与侍臣议政,谈及了隋炀帝,说:“炀帝拒谏而亡,朕常以为戒,虚心求谏,而竟无谏者,何也?”李绩顺阿谀说:“陛下所为尽善,群臣无得而谏。”
乾封元年(666),唐朝再次出兵高丽。十二月,高宗以李绩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