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七节 最后的准备(2/3)

军的进攻“满州”正是窝言中所形容的压断骆驼背脊的最后一根稻,即令苏联不参战,本也还是投降,换言之,真正压垮骆驻的并非最后一根稻而是全部的载重。不过,关东军若不迅速崩溃,则本军阀也不会立即认输,所以苏军的行动在心理上产生的刺激还是具有决定的意义。

苏联的参战又与广岛的原子弹有相当密切的关系。斯大林虽早已承诺结束欧战之后即加本的战争,但他却一直心存观望并未迅速行动,其原因是希望坐山观虎斗,让本去消耗美国的实力,而使苏联坐收其利。当第一颗原子弹投在广岛之后。斯大林就感觉到局势已开始急转直下,若不迅速投战争,将可能会丧失分享胜果的机会,所以才在8月发动攻击,而这也构成最后一击。

本决定无条件投降的全部过程来加以观察,所能发现的首要事实即为决策者的认知远比事实的真相重要。本发动侵略战争,最后终于败亡,也许可以说是事有必至,理有固然;但本之所以会在 晒年8月旧做出投降的最后决定,则又可以从其决策者的认知中找到合理的解释。 新加坡解围之后,不管此时的本统治阶层的心理活动如何变化,他们对于投降,还是不做任何考虑的。

而此时,中美两国也并不抱空想,而是都认认真真在实践作战。

尤其是中国方面,吸取此前战斗中的教,积极准备,企图在这一次反击作战中,重新打出中**队的风采来。

在抚战初期,中**队从上到下普遍存在着落后的战争观念。下层官兵不懂得如何防空、不懂得如何打坦克、不懂得如何在密集火力下进攻,进而发生了许多不必要的伤亡。还有许多军长、师长、旅长不去坚守指挥岗位以协调各单位战斗却常常冒着炮火跑到最前沿阵地督战,其结果是既耽误了全局又出现高级军官大量伤亡的况。

而统帅部的最高级决策和各高级带兵将领,也不懂得如何去对付拥有立体火力军的最新战法;也不懂得当军的合围圈形成之后如何主动打合围而只是一味地突围和逃跑;也不懂得如何利用运动战去拖住、消耗军并利用军机械化的弱点去聚歼军而只是一味地采取单纯死板的正面军事防御的战法,结果既损失兵力又丢掉国土。

不过就算吸取了战争初期的教,想要改变军队的固有弱点,也不是那么容易的事

“九?一八”事变到“七7七”事变期间,每一个有脑的中国都逐渐认识到了本政府企图压迫和蚕食中国,将中国变成本最大的殖民地和附庸国,以便北与苏联抗衡,南与英美争霸。可是当时的正直的中国,包括地方军阀张作霜,都不愿意甘于做本的附庸和傀儡,而国民党政府背靠英美强国更是不买本的帐。于是,历届本朝野政治家及部份军就处心积虑地使用各种手段压迫、蚕食,分裂于中国的国民政府,并先后出现了满州国。莫东自治政府之类的政治局面并继续由本进行暗中鼓动的“华北五省自治”的活动。而在这六年中,中双方发生了多次的武装冲突,只是由于国民政府的妥协和忍让而避免了战争扩大化。因此,中双方高层士都认识到中不免一战 只是时间早晚的问题。

可在这随后六年中,中国领导层的主要注意力却放在了“安内”方面。虽然也做了若未来的对作战的准备,如在上海至南京地区构筑了国防工事;在南京郊区构筑了火力点;在山西几个险关地段构筑了国防工事;从德国进了部份大炮及装备;还由参谋总部制定了未来对作战的战略计划 等等。但是,却有二个重要的战略问题被国民党统帅部和高级军事教育研究机构给忽略了,这就是军的立体式现代战法和劣势的中**队如何去应付现代化装备的军的问题。

当时的国民党统帅部及高级军事教育机构,并没有去认真研究和了解以及传授敌国本军队的最新战法及现代化武器所具有效力 尽管对于军的装备况了如指掌,而在当时的欧州各**界,早就有许多有识士学习和掌握了诸如实行空中打击、实行坦克大集群打击、实行机械化作战之类的最新式战法了。以至于在,哟年第二次大战发之初。德军就将从英法军,十小的坦茧集群闪电战式的现代战法施行对英法的讲攻板一甲牲毁了英法联军。而拥有相同数量的武器装备的英法联军却在落后的战术指导下进行应战,结果在几个月中就丢失了西欧大6,所有现代化装备成了德军的战利品。

很显然,国民党统帅部的决策和主要参谋员如果在战前仔细地关心和研究军的新式战法的话,就不大可能在泓沪地区和南京城内出现那样大的伤亡了。这样方面的工作失误虽然应该由当时的参谋总长程潜和中央6军军官学样教育长张治中负责,但最大的责任者其实是蒋介石。蒋介石并不是不懂军队,实际上他的战争观念如果上溯到一战时期,绝对是堪称一流战术,可惜,他对于政治的热衷,比军事更感兴趣,由此导致了他掌权后,军事管理权力下放,军事理念却被锁定不放,全体军官仍然沉浸在那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地址发布邮箱:Ltxsba@gmail.com 发送任意邮件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