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七节 最后的准备(3/3)

种早已过时的第一次世界大战式的战争观念之中,以至在战争发时竟然无法应付军的立体机械化战法,很多指挥官仍然命令士兵们端刺刀呼号挺直身体冲向火力点。 在国民党军队里,从上到下普遍存在着过高地估计自已的力量,过低地估计了军的力量,甚至还夹杂着大国的自大心态。那种过份轻敌的大国自大狂心态弥漫于整个国民党集团,方才出现了从上到下无去仔细关心和研究军的新式战法及军队作战能力之类的问题,等到吃亏之后,才认识到这是一个失误。

当然,并不是所有的军官都是如此的守旧与愚蠢,也有几个冷静并对军有了解的士,如军政部长何应钦就是其中的一个。这个后世经常被评论轻视的将领,实际在真实军事历史上,是少有的几个真正明白

遗憾的是,作为军的何应钦只是从纯军事角度向统帅部阐述了军的优势和强大之后,立刻被许多狂热而盲目的主战派斥之为大逆不道的“主和派”或是“投降派”于是乎,本来就微弱的冷静的军事科学分析就被们当做妥协投降的主张而沉默下去。

其实战前如果国民党进大量的战防炮、平炮的话,军坦克是发挥不了应有的作用的。军的坦克只有十几吨重,属于轻型的坦克,国民党军队如果及时装备大量的战防炮和平炮,在战争初期,是可以阻止军机械化进攻的,起码不会让军长驱直,不可阻挡。遗憾的是,战争之初,国民党嫡系部队中一个步兵团才配备一个战防炮连六门炮,至于非嫡系地方军队占全**队的三分之二,这样装备的部队如何去抵挡军的钢铁般进攻呢?

还有一点,中战争和后来的苏德战争在战争开始时,在形式上是完全不一样的,德军劲余万大军分三个方向突然同时打击毫无防备的苏军,几天之内就摧毁了苏联空军主力,并严重损害了苏军6军主力的作战能力,使其只得步步后退,败走遥远的腹地。由于被打个措手不击,使得强大的苏军在极短的时间中几个月元气大伤,毫无坚决抵挡的能力了。而在中战争之初,军只是由驻扎在平津附近的中国驻屯军一个联队的兵力4功余对华作战的,十几天之后,三个师团的增援部队才由东北和本国内到达华北前线,之后又6续到达几个师团。在上海方面,在中**队主动打击下,军先后分几批增调了九个师团从本国内及东北、华北等地赶到上海参加泓沪会战。就是说,军是66续续视当时战场况而投主力作战的。中国方面呢,在华北地区,也是6续分批将主力投战场的,在华中地区,则是中国有准备地发动主动进攻。具体说,中**队基本是有防备的应付了战争的发。

从这个角度来说,国民党统帅部如果在战前认真关心和研究了军的新式战法的话,如果众多高级军官在6军大学学到了现代的战略战术的话,如果下层士兵掌握了如何防空、如何打坦克、如何对付远程大炮的话,如果国民党在战前进了大量的战防炮和平炮及反坦克地雷的话,可以推测,战争初期,中**队就不会遭到那样惨败,军也不会如此地长驱直。尔后,战争过程和战争局面很可能是另外一个样子,中**民的伤亡也不会高达力刀万一红万之多。

这个结论,正式经过两年表明的和平对峙,国民政府最高统帅部研究出来的战争失利原因。

现在国民政府即将主导新一次的反攻,前面的错误自然不能再犯。

而事实上,在美国大量军事物资的援助下,此时的中央军,也再不是原来的那支轻装部队了。

[记住网址 . 三五中文网]

地址发布邮箱:Ltxsba@gmail.com 发送任意邮件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