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〇八五章 当众表态(1/3)

沈溪没有勉强苏通,二又说了一些关于会试的事,等话题时苏通才露意图:“之前迟公子说梁大学士和靳学士一起主持这次会试,但朝廷到现在都没放任何风声出来,事究竟有没有定下?”

沈溪心想:“会试之事,应是昨朝会议题,不想君臣不和,这件事才未定案,也就没办法对外公布不过,本来会试主考官、同考官也不需早早便发布,保持足够的秘,至少可以避免私相授受的况发生。最新地址发送任意邮件到 ltx Sba@gmail.ㄈòМ 获取”

沈溪道:“不管谁来担任主考官,苏兄和郑兄好好准备就是,朝中选拔出来的主考官,才学和能力毋庸置疑,一定能够检验出考生的真实水平。”

“唉!”

苏通重重地叹了气,“沈大说的是,主考官不出意外,便是在几个大学士和翰林学士中选拔,他们学问摆在那儿,自然不会出现偏差可在下和郑兄学问稀疏平常,能通过乡试更多是迎合主考官的文风,所以想早点儿确定主考官,揣摩其喜好对了,不知兵部现在是否缺少打杂的官员?在下希望会试后能到兵部,跟随沈大做事”

苏通说到最后,似乎对今年的会试已失去信心,对进兵部当个微末小官的兴趣倒是大增。

沈溪道:“苏兄不想外放到地方?”

“外放之途太过艰辛,像贵州、云南等山高皇帝远的地方倒是有官缺,可穷山恶水出刁民,民众稍有不满就围攻官衙,子难熬啊!而富裕点的地方,县令很是紧俏,举履任充其量做个县丞、主簿或教谕,到时上下都有制约,不如留在京城,好歹能得到沈大的照应不是?”

苏通已想明白自己未来做官的方向,“再者,在下于京城生活多年,对这里的环境已基本适应,不想再瞎折腾,先混点儿资历,若是能在兵部内部获得升迁,将来就有机会外放地方做知县,最好是咱们汀州府的知县,如此才不至于处处受到制约。”

沈溪点了点,明白苏通的苦衷。

到地方上当官,举基本都是衙门里的二三把手甚至更低的存在,上面不但有知县制约,就连同级也有很多争名夺利,暗箭无数,完全不及留在京城当官自在京官到地方,见官大三级,朝中有,肯定想在京城混个差事。

只有在兵部熬到有资格外放知县,甚至担任更高品阶的官位,苏通才会主动寻求外放,那时主政一方也有油水捞。

沈溪点:“那我给你看看,寻个什么差事才好,不过要先问过吏部,每年到吏部考核的官员可不少”

苏通连连点:“在下明白,那些好的官缺,自然会有进士出身的补位,若有那种进士看不上眼的微末小官,沈大记得给在下留着便可感激不尽!”

苏通知道,朝廷没有放到实缺的二甲、三甲进士不胜枚举,这些在京城担任观政进士,就是为了有一天能得到实缺,为此也是拼命走关系。

他明白沈溪这里必然是那些进士们向往的门第,可惜的是没有门路,怎么都进不来,反倒是沈溪承诺给他放实缺。

虽然这实缺,未必有那些进士得到的位置来得风光和重要,但怎么说也是兵部尚亲自走动得到的,意义截然不同,上下级看他的眼光肯定也不同,将来升迁的机会大增,说不定什么时候就会成为那些进士出身的官员的上级。

只要朝中有,举并不比进士差。

紫禁城,大臣们又早早聚集到了文华殿偏殿。

等候见君王时,众都三三两两凑在一起说事,这次朝会比昨来的更多,甚至还包括勋贵和五军都督府的大员,除了几个国公外,国丈夏儒、寿宁侯张鹤龄赫然在列。

因张延龄落罪,没有资格出席今朝会。

谢迁作为首辅,昨又是因他引发君臣纠纷,今天朝会正式召开前,谢迁自然成为众关注的焦点。

众大臣不管跟谢迁是否有关系,都自觉地过来跟他打声招呼,再有意无意地谈上几句,表达出支持的意思,顺带试探一下风。

们都怕谢迁又来,有昨的事作参照,谁都知道跟蛮横的少年天子是没道理可讲的,希望谢迁别那么执拗。他们为了自己的声望必须要站在谢迁这边,但若因此挨打,那就太过冤枉了。

谢迁自然不会认为这些乃是真心实意帮自己,昨就连何鉴都打起了退堂鼓,谢迁更觉得满朝官员都是墙

何鉴很识相,跟谢迁打过招呼,就去与其他扯圈子闲谈去了,谢迁身旁只有梁储和杨廷和两位阁臣,就算不时有过来寒暄,也是短短几句便走,一点儿气都没有,谢迁看到后心里很郁闷。

谢迁侧首问杨廷和:“介夫,可有沈之厚的消息?他伤如何,能否来参加今朝会?”

杨廷和有些莫名其妙:“谢阁老之前未派去问过?本以为您老会派,我等并未留心,毕竟这两内阁事务繁忙,我跟叔厚都早出晚归”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地址发布邮箱:Ltxsba@gmail.com 发送任意邮件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