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三章 千军万马之前,我喝一口酒(6/9)

的棘手,便连嗑瓜子的心都没了。

崔姓老笑道:“其实也不用太过忧心,陈平安有一点好,可能没几个发现……”

童等了半天,都没有等到老的下文,忍不住问道:“崔爷爷,我家老爷身上都有那么多优点了,还有我不知道的好啊?”

开怀大笑道:“你这小闺有一点是真好,拍,尤其是对你家老爷,能够春风化雨润物细无声!”

童有些赧颜,心想自己可没有溜须拍马,老爷就是有这么好呀。

坐回竹椅,不再卖关子,笑着说道:“陈平安很好说话,所有跟他亲近的,都会把这一点当做天经地义的事,可总有一天,陈平安会在某件事上,变得很不好说话,甚至是最不好说话,到了那个时候,怪的事就会发生了,所有都会感到……心虚和害怕,绝不是第一时间去反驳什么。”

童赶紧双手合十,喃喃道:“我可不希望老爷生气。”

叹了气。

他曾经在竹楼外杀之后,气势汹汹地对陈平安问了一句,“你是随我练拳,还是跟我学做”。

这既是老的肺腑之言,其实又何尝不是眼高于顶的老,自认在“做”这一点上,无法坦然说服陈平安?

可若非如此,老又为何愿意将陈平安作为一身拳法的衣钵传

收取弟子,就要收一个将来有望超越自己的家伙,一个足矣!否则哪怕收了一群九境、十境的弟子又如何?还不是大势之下的几只蝼蚁?!

童突然怯生生问道:“如果有一天,崔爷爷你做了错事,然后我家老爷发火了,你会不会害怕啊?”

在小家伙脑袋敲了个板栗下去,然后起身离去,气呼呼道:“小丫真不会聊天!”

崖畔那边其实一直竖起耳朵偷听的青衣小童,坏笑着转过,朝童竖起大拇指。

童开开心心嗑起了瓜子,心想这可不是我厉害,是我家老爷厉害呢。

————

杨家铺子的杨老,年复一年守着那座小小的后院,无数年来,一代又一代的杨氏子弟,除了接管杨家的家主,以及家族内某些侥幸成为练气士的隐蔽物,得以知道那个惊世骇俗的秘密,以及小心翼翼帮着老守护着那个秘密,其余无论是生老病死的杨家子弟,还是进进出出的药铺伙计,一代代,都只会知道杨家铺子有这么一个跟“自家长辈同龄”的老前辈,仅此而已,只知道老常年足不出户,古怪,不好打道,但是治病救,很有一手,当然要价不菲,否则任你是谁,只要出不起钱,那就准备棺材吧,反正棺材铺子就在一条街上。

杨老今天依然在后院抽着旱烟,只不过手里多了一本大骊书肆新刊印的小说,此小说出自小说家,曾是浩然天下的九流十家之一,只是随着光流逝,就像四大显学之一的墨家,都不再是显学,小说家也沦为最平常的诸子百家之一,多是书写一些不流的稗官野史,以及世俗百姓钟的脂艳文,博取噱,当然针砭时事亦有,历史上许多帝王将相的名声碑,其实很大一部分都是被小说家之言,给坑害得不堪目,比如某些终其一生立志于朝政改革的治国能臣,到最后,最为后世熟知的事,竟然不是那些治国良方,而是什么一夜御十,无不欢。又比如某些几乎立功立德立言三不朽的儒家大君子贤,竟然会夜宿尼姑庵,最后只成了一个老不羞的扒灰老汉,而此道德文章蕴含的大礼至理,皆成空谈和笑谈。

所以曾有儒教学宫圣,不得不愤懑出声:“末流小说家,误国误民第一!”

只是制定且掌管天下规矩的那位礼圣,对此仍是像对待妖族态度一样,给予了最大的宽容忍让。

所以此时此刻翻阅那本小说的杨老,对那场中土洲的三四之争,双方谁都看不惯,最多就是对那个“四”的学问宗旨,对那个四字,杨老愿意伸出大拇指,说一个好字。而那个“三”,明明被封为亚圣却其实只在文庙排第三高位的儒家圣,杨老很看不惯,认为由褒义沦为贬义的“道貌岸然”,形容此最是恰当。

杨老手上这本泛着淡淡墨香的小说,是店伙计从龙泉郡城那边的书肆大街购买而来,上边写了许多江湖豪侠的成名经历,在他们身处逆境绝境之时,总少不了几句气回肠的豪言壮语,无非是怨恨老天爷不开眼的那些,杨老每次看到这些,似乎还挺开心,只是最后合上书籍,乐呵呵道:“你们这些年轻啊,就放过老天爷吧。”

笑过之后,老收起书籍,大吞云吐雾,然后从袖中抖落出一座貌似小庙的小物件,摔在地上,想了想,用竹烟杆敲了敲脚边地面,轻声道:“宋庆,你出来。”

地面上那座小庙门边,有青烟滚滚而出,很快凝聚为一位面容沧桑的老者模样,看到杨老后,作揖到底,沉声道:“拜过君。”

杨老置若罔闻,只是吩咐道:“准许你离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地址发布邮箱:Ltxsba@gmail.com 发送任意邮件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