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2章 田垦为先(1/2)
说道治政同州,其实同州之下,豪族庶民都并不算多。地址失效发送任意邮件到 Ltxs Ba@gmail.com 获取最新地址
毕竟久经战,关中重郡,同州也曾十不存一。
曾经战前,不少想要活命的百姓,都往南、往西而逃。
虽说四处逃窜,蜂屯蚁杂之象,宇文邕和高宝德都没见过,可绕着同州城坊转了一转,他们面上的沉重,已经说明出问题了。
他们能猜得出,同州现在勉强维持着州治之艰难。
丁稀少,连治田之民都缺乏,百姓无粟米充饥,饿死都要饿死大半。
那可如何是好?
民户不足,先是登记造册,而后广募流民。
然而……
州治之府衙的粮仓,并无储蓄过多的粮食。
那等到第一次丰收之前,难不成田上的百姓,先得挨饿半年?
别提半年,就是一旬不食,就没了。
宇文邕垂眸,仔细想着政略对措。
因他治下,只有同州一州。
开借粮这点事儿,不好使啊。
农事不兴,就甭提兵事与财力之事了。
一年春作首,百业农为先。
如今正是秋,马上
冬。
关中自古种粟,虽然说是来年初春之时,才开始种粟。
可为保土壤肥力,经过今打听问询,宇文邕和高宝德二
,才知道秋冬之时,当在土壤地上种满毛苕子、黄芥。
以作倒茬,
耕土壤。
其实用后世话讲,根瘤菌固氮增肥。
毛苕子其实就是毛野豌豆,冬巢菜,冬箭舌豌豆。
黄芥更是好东西,它是芥菜型油料作物。
它们可都是富含根瘤菌的好物。
况且还都能秋冬而生。
毛苕子秋种下去,冬天能长,既能让土壤增肥,又能开花结果,提供豌豆巢菜,碾碎成糊糊状,用火一蒸,就是碗
感非常一般的豆饭。
虽然难吃,但还不至于让田民饿死。
可若要丁过多,这产出的这点儿豆菽,那就没办法分了。
黄芥虽然不能吃,但它能榨油啊。
油料之物,既能卖,又能烧饭。
当然了若是家中本就无有粟米的,更多的还是会选择种植毛苕子。
因为毛苕子来饭快啊!
都快要饿死了,再种太多黄芥,挤榨出了油,难不成直接食油?
或者说上街立坊,摆卖掉黄芥之油,得点钱币,再去买面素食。
其实,百姓庶民也并不憨痴。
他们其实更是明节俭。
若让他们选,大概率他们会一半一半,都种上。
若是有特殊况,再细微一调。
“若是再让他们种些毛苕子和黄芥,时间上,也有些紧张了。”高宝德叹气。
“那只能快些收拢一部分庶民。”
流民就不要了。
若是是真等排着开始安顿流民之时,又得花费不少财物。
最主要的是,时间上,若是分力去管那些外州、外郡流出来的流民,他们同州城整一冬天,都不用种东西了。
他们太过于跳脱了,还容易偏激,又不服管束。
若是此世真的不顾自己的能力,就强行想要吸纳他们,那最终反噬的,只会是自己。
消化流民势在必行,但也并非这一朝一夕之功。
宇文邕,是同州刺史。
他首先得全心保护着的,是治下众多官民。
而非外面叫嚣的流民。
宇文邕通透得很。
确实如高宝德所言,时间已经不多了。
必须快速让民吏将这套政令颁布下去。
或者说是,将这套旧历,重新拾起。
“那阿邕可是也要和百姓一同下田?”
宇文邕苦笑:“天子每年仲春之时,尚且还要亲耕,吾为宗臣,同州父母,自然是要与百姓同甘共苦。”
“阿邕辛苦!”高宝德俏皮道,“那就劳烦阿邕,今多耕种些土地。”
“今,吾好想此时就化身耕牛。”
“阿邕莫要耍赖!”
高宝德灵动的一嗓子,言罢,就吸引了不少吏民的注意。
每年仲春亥,皇帝要先率百官到先农坛祭祀先农神并亲耕。
皇帝亲耕天地,自然不是和普通田民一样耕地,而是执行严格的规制。
后世明制,是皇帝右手扶犁、左手执鞭,往返犁地四趟。清制,则改为往返犁地三趟。
而后,自西阶登观耕台,观耕终了,由东阶退下。
为宣隆重与正式,每逢天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