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七章 离奇的故事(2/4)
,只剩下几块的东坡
,说道:“就拿这道东坡
来说,是什么给了陆兄这个灵感,弄出的这道菜来呢?”
一旁的苏澈也是附和道:“不错,某也有些没想明白,按理说陆府上下,陆大
身居高位,而且陆兄你现在也完全不用为钱财犯愁,正常来说应该是不会喜欢吃肥
的才对,你是怎么想到做出这道东坡
来的呢?”
这二
的犀利发问倒是让陆垚有些意外,毕竟自己自从穿越过来之后,不管是做菜,还是说发明,对社会的发展都是有帮助的,然而,西红柿、土豆,这些食材,大家吃的开心,却从来不问来处。而活字印刷,水泥的出现,赵祯也是没有问是什么原理弄出来的。而像今天,一道东坡
,却是迎来了陆垚穿越而来的最大的问题,那就是,这些东西,自己,是从什么地方学到的呢?
先不管其他的,陆垚
(本章未完,请翻页)
首先要解决的,就是东坡
的出处,他仔细想了想,终于心里有了主意。
既然你问我,那我就用你的诗词来回答你好了。
“这东坡
,其实,是我在离家出走的时候,碰到了一位老者,他传授给我的,不过那老者做出来的,和我现在做出来的东坡
,还是有些区别的。”
一听陆垚这么说,这是有十分有趣的故事了,于是苏轼说道:“哦?是什么样的故事,说来听听,这老者应该也是个厉害的角色吧。”
陆垚摇摇
说:“就是一个普通的,住在山林中的老
罢了。”
接着,陆垚向这二位讲述起了一个故事。
“你们可能不知道,起初的时候,我们陆家和韩家订立婚约之时,我是十分拒绝的,甚至有过抗婚离家出走的经历。”
苏轼和苏澈对望一眼,他们当然不会知道这件事
,这对于陆府还有韩家,他们之间自从之前闹过一次误会之后,都已经达成了共识,那就是,除去当事者的几家,也就是曹家、韩家、陆府之外,对其他
不得提起关于陆垚和韩韫玉的婚事中间发生的曲折故事。对于这些大家来说,这件事
传出去,可能会成为其他
的把柄还有笑谈,所以谁都不想把这件事
对外宣扬出去,毕竟也不是什么好事。
可是陆垚现在想为东坡
编出一个比较让
能够接受的故事,所以才将那段时间发生的事
说了出来,不过陆垚也相信,以苏轼和苏澈的
品,绝对不会和其他
说起自己拒婚的事
的。
苏轼听陆垚说起了自己拒婚的前因后果后,说道:“这说明,陆兄你和那韩家小姐还是颇有缘分,最后还是走到了一起。”
陆垚点
,说道:“话虽如此,不过一开始的时候,我的确是十分抗拒这门婚事,为此,还找了个机会,离家出走了一段时间,我就是在这段时间里,学会的这道东坡
。”
苏澈和苏轼眼睛瞪得老大,都期待着陆垚继续说下去。
“当时,为了远离父母,我知道只要我还在这汴梁城中,他们就没有办法明白我想要退婚的决心,于是我趁着天刚一亮,就出了城,想着躲到距离汴梁城外的某个地方去。可是因为事发突然,我走的时候也没有带多少衣物和钱财,在外面呆了两三天之后,就已经山穷水尽了。我记得那天,我来到一座山上,忽然闻得山间传来一
浓郁的
香,那时候我已经饿了一天了,于是便寻着
香找了过去,原来是山间一户
家在煮
。做饭的是一位老者,我还记得,当时他一边煮着
,一边唱起那一首短歌‘净洗铛,少著水,柴
罨烟焰不起。待他自熟莫催他,火侯足时它自美……’”
“虽然是做菜时候唱的关于菜肴做法的诗词,听起来倒是十分顺
啊。”苏轼细细品味着这首短歌。
陆垚这边心中倒是觉得好笑,心说这首短歌就是苏轼做的,那是当年苏轼被流放黄州,俸禄断绝,因为缺钱,买不起羊
,只能买来猪
,亲自下厨,这首短歌是现存文献中苏东坡做猪
的唯一记载,题目叫《猪
颂》,在他另一本著作《仇池笔记》里又叫《煮猪
颂》。
“所以,你就在那老者的住处住了一段时间?”
陆垚点
,说道:“不错,那位老
家热
好客,那一顿猪
,可以说是我吃的最为美味的一顿
了。不过当时他用的是煮的方法,而且直接就是煮的猪
,和现在咱们吃的不太一样,我也是通过那一次,才算是喜
上了肥
。不过因为我们家基本不怎么吃肥
,所以我在家里也不经常做这道菜,后来,我在那老者做菜的基础上加以改进,最后就做出了你们现在吃的这道东坡
。”
“果然厉害,”苏轼连连称赞“陆兄果然是一个经历很多的
。”
终于,陆垚用了这样一个稀奇古怪的故事打消了苏轼和苏澈的疑惑。这些故事如果放在今天的社会中,可能会有许多
会挑出很多.毛病来,但是到了古代就不一样了,《聊斋志异》之所以那么火
,就是因为古时候的百姓,就愿意听这些光怪陆离的奇闻异事,就算当中掺杂着一些虚假的成分,他们也是愿意去相信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